【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九年國際書展昨日進入第二天,入場達七萬人次,比去年第二天五萬五千人多出近一萬五千人;二館今年因為「無敵鐵金剛」的關係,讓書展人潮成長近三成佳績,另外三館的人數也很多,一館因為首日開放,湧進許多學生。
昨日下午於世貿一館藍沙龍活動區的演講,邀到法國信鴿書店負責人施蘭芳,在「法國出版產業面面觀」演講中,施蘭芳提及法國出版產業的形式、趨勢,及法國法律對出版業的保障,同時也提到台灣出版業與法國的差異。
法國出版社目前約有一萬多家,平均每年出版六到七萬種書,法國出版的種類以青少年讀物為首,關於書籍銷售方面施蘭芳表示,有百分之六十由書店銷售、百分之二十由讀友俱樂部購買而網路銷售的部份只佔百分之五,與台灣不同的是,書籍大多都經由發行後才販售,鮮少由出版社直接販售。施蘭芳表示:「書,參加國際書展,是讓別人認識自己。」在法國也會舉辦主題書展,除了法國書籍在台灣參展的重要性外,他認為台灣的書籍也應該要去巴黎展覽。
施蘭芳談到國家與出版時,他表示在法國有許多法律保障書籍出版,這些法令已有五百年歷史,最初是十六世紀時為了監視新教的出版品,政府命令所有出版品必須留存於政府機構,一九八一年的單一訂價法,保障書本的價格,就是書籍價格是統一的,各銷售通路最多只能達百分之五的折扣,此法律不僅保障小書店的經營,將書籍的競爭面向著重在內容,而非價格。
施蘭芳表示,「出版社、印刷廠、書店是自由的,但自由並不代表沒責任。」法律對書籍的保障除對出版產業的維持,同時也保護讀者。
除法律外,法國政府也協助書店購書,提供書籍價錢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補助,購買較不易買到的書籍。法國對於書籍的保障相當的完善,最後法國在台協會代表也表示會協助台灣出版法文書籍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