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飲食西化導致國人痛風病患有年輕化趨勢,有些大學生在吃完大餐後的隔天上午,就被大腳趾痛醒而緊急就醫。最近還有一名十五歲的國中女生,也是早早就有了痛風石併發腎功能不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黃柏豪提醒,如果出現痛風石(圖/中央社),要小心避免破裂引發感染。
台中一名三十歲男子,體重一百二十公斤,十八歲起幾乎天天喝幾瓶啤酒,沒多久就痛風發作,起初不以為意,在二十歲當兵期間,冒出痛風石,又沒按時服藥,最近兩年糖尿病上身,關節出現問題,腎功能也拉警報,才認真吃藥。兩個月前,男子小腿肚上的痛風石破裂,導致感染住院,他決心減重。
黃柏豪指出,痛風有遺傳性,若再加上肥胖、嗜酒、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因子,更容易發作。有痛風高危險因子者,若出現典型關節症狀時,不管年紀多大,都該及早就醫,以避免後續的嚴重併發症發生。若控制得宜,急性痛風一周內可奏效,但根本之道應從控制尿酸及減肥著手,並定期作檢查。
黃柏豪提醒,痛風結石容易尿路結石,可能併發急性腎臟衰竭、慢性腎病變、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細菌感染,痛風石有傷口,會難以癒合且易受感染,定要注意。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指出,一般痛風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得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急性痛風發病期間,患者應盡量選擇低普林食物,像蛋奶類、甘藷、蔬菜及各種水果;非急性期,則應均衡飲食;烹調時用油要適量,少吃油炸食物,避免喝酒、暴飲暴食,才能免於痛風與尿酸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