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A院醫療費改跑到B院 急診、落跑病人變多 連家屬也不肯出面繳錢
【本報綜合報導】景氣差,各地醫療院所欠醫療費的患者大增,連門診都有病患看完病不結帳就跑掉,醫院呆帳直線上升。另外,「落跑病人」增多,醫護人員擔心,經濟因素可能延誤病情。
高雄榮總急診部主任張宏泰發現,一名五十歲婦人一年前被診斷出第一期乳癌,建議她接受手術;但拖了一年她才到醫院,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問她為什麼不積極治病?她說平日在市場擺攤,獨立扶養兩名小孩,擔心開刀後家計無以為繼,因此遲遲不敢動手術。
桃園縣四十七歲吳姓婦人有慢性支氣管炎和高血壓,一個多月來,縣內五家醫院都有她「落跑」紀錄,開飲食店的她無奈地說,最近生意慘跌,只好出此下策,「省下」掛號費和部分負擔,找熟悉的藥劑師買藥,少花三、四千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任秘書李正淳表示,對不繳費就離開的病人,會等到下次再來看診時提醒他們,若患者仍不繳費,也不會拒絕他們看病。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醫院對緊急醫療、重大傷病患者不能無故拖延、拒絕,並沒規定醫院對積欠費用的民眾可否拒絕就醫;因不景氣欠費病患,可透過社會福利機構尋求協助。
高雄榮總去年病患欠款多達一千五百萬元,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三;成大醫院統計,九十六年到九十七年欠費總金額,比九十五年增加四成,目前還持續增加。院方說,不少病患住院後付不出錢,有的則連門診幾百元都繳不起。
門診醫師表示,門診後不結帳就離去的病人增加不少,有的是看檢查報告,聽醫師說沒問題即離去
;有病患認為病情不嚴重,為了省醫療費不結帳拿藥,改到藥局買成藥吃。
桃園市聖保祿醫院去年十一月呆帳約八十萬元,上月增至一百二十萬元,「景氣差,病人看完診拿了處方箋或檢查報告就落跑,能追討或拒診嗎?」
高雄縣義大醫院表示,平均每天約有十幾名就診卻未付款的病人,由於醫療院所不得拒絕就診,碰上有欠款紀錄的患者再來就醫,無法不收治,只能「說好話拜託繳錢」。
多所大型醫院發現,不景氣後出現「流動病患」,病人欠了A院的醫療費就跑到B院看病,發現A院錢追得沒那麼緊,再回去A院。
醫院還怕一種「急診病人」,五十歲楊姓男子欠高雄榮總九萬多元,他發現門診催繳,便改到急診處看病,因急診不像門診要先掛號;等醫護人員不注意時,他再從急診溜走。
成大醫院臨床社工組長蘇美珍說,「做社工二十多年,這一年看到的情況最慘。」過去即使患者沒錢,家屬也能協助,現在打電話找家屬,家屬都說「經濟不好,自身難保」,沒人肯出面繳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