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慶芳蘆洲報導】在台北縣鷺江國小附近開文具店的張鳳嬌,年輕時在一本書裡讀到一句格言:「每天用平凡的意念,做平凡的事,終可成就非凡。」她曾經請人用毛筆抄下來,裱框掛在客廳。經歷過許多波折,動過幾次大手術的張鳳嬌,現在生活已回復到平靜,她和家人更能體會這句平凡格言的意義。
張鳳嬌的女兒出生時因為黃疸素破壞腦細胞而造成多重障礙,曾經奄奄一息被宣布無救,後來轉輾多處經過不同方法處理,勉強救回一條命,但腦部受創已不可能恢復。教養多重障礙兒是很辛苦的,張鳳嬌因此結束西藥房的工作在家照護,女兒被她背到十二歲才落地,後來又經過許多土法練鋼,終於把女兒養大,今年三十歲可以生活自理。
為什麼說土法煉鋼?張鳳嬌反覆陪著女兒做同一個動作,像扭動手和腳的關節、爬樓梯、走路…一些正常人輕易就可做到的動作,她要帶著女兒反覆練習,做到好為止,熬過平凡枯燥終於有起色,女兒可以幫忙做家事、跑腿買東西,連醫生都說她們締造了奇蹟。
張鳳嬌承認在那段日子裡也有被打敗的時候,不過不是女兒的問題,而是被倒帳使得經濟陷入困境,她只好出去設攤賣小吃,一邊還要照顧女兒,工作操勞最後生病了,身體的病加上心理的病,使她一度閉鎖在自己陰暗的角落裡,萬念俱灰時想起女兒要靠她,突然又有力量,張鳳嬌告訴自己為了女兒一定要站起來。
後來張鳳嬌動手術處理身體的病,學打坐調解心理的問題,摸索了一套合適自己的規則,持續十年,如今五十八歲的她容光煥發,面對別人驚訝的眼神,她建議:「瑜珈、氣功、靜坐都是很好的鍛練,選擇一項鍛練的方法後,一定要以平凡的意念去執行,不要期待什麼特異功能或玄妙的事,用平凡踏實累積出來的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