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擾多時的卡債問題,在金管會同意協商機制加速版後,銀行全面進行普查,「卡債族」必須在四月十日前表示是否參與協商的意願。
信用卡、金融卡的高循環利率,一度被各家銀行視為低利率時代的金雞母、搖錢樹,大力衝刺,消費金融業務主管躍身銀行當紅炸子雞,代辦雙卡的公司也應運而生,鼎盛時期的推卡人員多達數萬。
業者飢不擇食爭取卡友,過濾門檻形同虛設,導致雙卡發行浮濫。在九百三十萬名使用信用卡的民眾中,一人多卡片比比皆是,信用卡、現金卡消費餘額高達一兆二、三千億元,成為重要支付工具。
雙卡「先享受、後付費」的機制,讓許多寅吃卯糧的人被高循環利率套牢。入不敷出,只好「辦卡養卡」、「以債養債」,愈陷愈深。在討債公司壓力下,逼上險路、絕路、舉家自盡事件頻傳,形成嚴重社會問題。
立委推動「破產法」,讓高負債的卡奴有機會重生,卻被誤為可「欠債不還」,因而心存觀望,或刷爆信用卡,出現「債」多不愁的道德危機。協助卡奴提升償債能力、嚴禁惡性討債,都應全力以赴。但卡債不能免,也不應由全民買單。
政府還應早日拆除二千億卡債呆帳的金融地雷。至於銀行限縮正常戶信用,對市場消費、經濟發展不利,應避免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