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前二十大銀行持有的不良資產高達新台幣十三兆,至今卻只打消四分之一,這些未爆彈未來隨時都可能引爆。
「明鏡」(Der Spiegel)周刊報導,德國聯邦銀行和金融監管機關普查全國前二十大銀行的結果顯示,這些金融機構持有之不良資產,金額將近三千億歐元,而到目前為止卻只處分了四分之一,未來將難免面臨巨額虧損。
報導還說,財政部內部評估指出,整個德國金融體系持有的不良資產,總額最高恐達一兆歐元(約新台幣四十四兆)。
官員因此相信,將有愈來愈多銀行向政府申請紓困。
德國第二大銀行「商業銀行」,九日才獲聯邦政府「金融市場穩定特別基金」一百億歐元的挹注,政府則相對取得百分之二十五加一的股權,成為德國第一家部分國有化的私人商業銀行。
德國從此步上美國、英國、冰島和愛爾蘭的後塵,將周轉不靈的銀行國有化。
至於一向被視為穩健經營、可望安然度過金融風暴的第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十四日也傳出去年第四季虧損四十八億歐元(約新台幣兩千一百億元),因此投資人開始擔心,德國銀行體系是否還有其他隨時可能引爆的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