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園之旅 耕耘心田】花蓮羅山有機村 山水有情

蘇林/文‧邱麗玥/攝 |2009.01.17
804觀看次
字級

 位於花蓮最南端富里鄉的「羅山村」,是全國第一個有機村,依山傍水,擁有極佳的天然屏障,豐沛的海岸山脈,也使得全村的農業灌溉用水確保無污染。

羅山村因北邊有九岸溪,南邊有螺仔溪,以及東邊的山勢阻擋,自然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隔絕地理位置,加上沒有工業污染,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造就了羅山村的有機環境。

羅山村海拔在二百至一千五百公尺間,居民多以務農為生,是富里良質米富麗米、銀川米(大多外銷日本)主要生產區及果樹栽培區,更是有機米的優質產地。

採有機耕種 與樂活唱和

山村因村民形成共識,結合在地文化,強調有機耕種,和慢食樂活精神不謀而合,讓農村生活有機化、有機生活化,營造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三生一體的有機社區。

有機米系列產品是羅山村的主力產品,此外有機梅、有機愛玉子及蓮花茶、有機桶柑、紅毛丹、星蘋果、黃晶果等有機水果,都是明星產品。

羅山風景區沿途還設有景觀台、休息站、觀瀑棧道及石階等設施,瀑布區附近是一片原始的森林,裡面有珍貴的十數種台灣原生樹木。

環境佳 簡單找幸福

羅山瀑布下方,有一處泥火山景觀,目前有十幾處噴發口,其中有三、四個噴發口一年到頭都有泥漿噴出,其噴出口的溫度達到沸點以上,因此常冒著嬝嬝輕煙,是一處最佳的戶外地質教室。

鄰近還有羅山飛瀑、泥火山、羅山大魚池、有機梯田等自然景觀,再加上土角厝、驛站等文化景觀。讓羅山村不只有有機米,還有更多讓人賞心悅目的好風景!

任何時節到羅山村,都給人一派舒適簡單的感覺。這裡沒有足以傲人的大景點,但積少成多的小樂趣俯拾皆是,個中滋味用心便有所得。

單車和雙腳 最能愜意遊

來到羅山村,交通工具最好換成自行車和雙腳!雖然道路有些坡度,但上山邊走邊牽自行車,等到下山時就可以享受一溜而下的樂趣,體會吹風的爽快。

在這裡放慢步調,重新學習返璞歸真的生活,享受不同於遊覽他處的旅行樂趣。

夏日的稻浪綠波、秋日結實纍纍的金黃收穫,還是冬天收割後換種上油菜花,走在田埂上,腳泡圳溝中,簡單就很幸福。

老房與池塘 見證懷舊情

村中有兩棟老房子值得一看,一間是日式建築,另一間為土角厝。

日據時期的羅山村以製糖業為主,這間日式房子保存當時鐵皮頂,周邊魚鱗木瓦的風格;而土角厝是當時小康人家居住,利用黏土與剩餘的稻桿和米糠,夯實成一塊塊的泥磚所建成,冬暖夏涼,顯現就地取材的先民智慧。

此外,被當地居民稱作「大埤塘」的大魚池,原本是塊沼澤地,因池中的水由地層裂縫上湧,漸漸形成水量豐沛的魚池。此池雖不算大,但水不在深,有「菱」則靈,湖上布滿了菱角,雖然目前不是採收季,但可想像採收時的熱鬧景況。而遠處山頭的羅山瀑布,如銀帶般的瀉下,當真是「羅山之水天上來」。

泥火山一帶 生物多樣性

羅山村有著花蓮境內唯一的泥火山,也是地層運動變化的見證者。當地居民稱泥火山為「鹽坪」,因為不斷咕嚕咕嚕冒出來的泥漿帶有鹹味,也含有少量天然氣。

看似不毛含鹽之地,卻依舊有生機,區內植物超過二百種,像是澎佳嶼漂拂草、鋪地黍,稀有的植物鬯蕨等,都能在此生存。

火山豆腐 食材不易得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也算是農民的生活寫照,但對五體不勤的都市人來說,很久沒有自己動手做食材的經驗。羅山村最有名的食材除了稻米外,就是豆腐了。

農家自己生產的非基因改造有機黃豆,在傳統老爐灶中升柴火烹煮,按部就班做成能咀嚼出濃郁豆香的豆腐,嘗來格外好吃。點鹵的鹼水不是用一般的石灰,而是用當地的天然泥火山水。

就像變魔術一樣,液體的豆漿霎時變成凝結的豆花,讓外來的「都市聳」看得瞠目結舌,也更珍惜食材的得來不易。

米香最勾人 只待有緣人

羅山村產米,除了自有品牌銀川米之外,用米做成的傳統副食品「米香」,是此地最佳伴手禮。這裡的米香不是用爆的,而是用炒的,不但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也可以坐享其成買現成的。米香與麥芽糖的比例調和得恰恰好,加上微微的橙皮香味,吃再多也不會覺得膩。

羅山村其實就在著名賞金針聖地「六十石山」的山腳下。雖然現在不是金針花季,但六十石山依舊有看頭,等待懂得欣賞的人前去。

遊客少,相對干擾也少,來此可輕鬆擁有整片美景,更能鳥瞰花東縱谷,充分體現慢活慢玩的精神。鄰近還有從日據時期就已享盛名的安通溫泉,在享受完南花蓮的好山好水後,再到該地泡個溫泉,身、心、靈都無比暢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