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羅權:大學應發展特色 翁啟惠:待遇是徵才瓶頸 呂木琳:開放技專院校技術升等
【本報台北訊】第八次全國科技會議多項議題提到發展人文社會領域的重要,但與會學者認為,人文科技平衡沒人會反對,但落實到具體層面,干擾卻無所不在,例如事事都用SCI、SSCI(科學、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索引)論文當標準,就是一種如影隨形的騷擾。
與會學者表示,SCI的騷擾無所不在,人文領域學者不可能以SCI當標準,且不只是在大學而已,而是任何場合,從學術審查、聘用人才,都一直有干擾。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也指出,各大學太重視SCI論文,不重視基礎、前瞻研究。他說,應尋求有效辦法調整各大學過度採用學術期刊論文為教師升等的現象,促使大學發展特色。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則表示,延攬人才最大的瓶頸是待遇,尤其是薪資結構不合理,不管什麼領域,不管什麼能力,同等學位和年資,薪資起點都差不多,薪資級距也不明顯,博士後和正教授沒有差很多,應比照國際標準改進。
與會學者指出,現在升等以論文為主,也有技術升等的規畫,但具體評審標準未出來,大部分教授不願做產學合作,即使是在科技大學,大部分教授還是要寫SCI論文,無法同時兼顧。現在企業學有管理方面的產學合作需求,但推動阻力很大,建議教育部開放以企業輔導報告做升等依據。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技專院校應重視實做,但不是所有老師都如此想,教育部已開放技專院校的技術升等。
另外,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吳瑞北說,九十四年就已開放公立研究機構科研採購可以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但現在學校還是要求用採購法,法已鬆綁,卻難已落實,建議五年五百億考評,應要為落實的學校加分;不做的學校就扣一年經費。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萬其超說,承辦人員怕觸法,應設置統一窗口,充分解答。成功大學已訂校內法規規範科研採購,建議國科會可以提供法規草案,各校可以照著訂定相關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