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揚明台北報導】面臨經濟不景氣,因缺乏訂單,導致採用無薪休假策略的企業愈來愈多,據勞委會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有二十萬以上勞工面臨無薪休假,每個月因此縮減工時、減少工資收入。但專家指出,如何排解勞工無薪休假期間的心理壓力是重要課題。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日前公布官方調查的企業無薪休假人數,勞委會委託民調公司於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抽樣調查,推估全國休無薪假勞工約有二十多萬人,平均每月約休四至五天無薪假,其中又以製造業人數最多。
勞雇協商 勞委會有範例
勞委會去年底公布「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協議書」範例,內容包含實施時間及方式、實施期間兼職約定、企業仍須依原薪資給付新制勞工退休金、無須出勤日出勤工作處理原則及工作給付標準等。此協議書雖無強制力,但可保障實施無薪假期間勞資雙方權益。
在高科技業工作的陳先生表示,現在一個月就休了半個月的假,其中六天是無薪假,薪資影響還算好,但是不知道何時景氣才會恢復的恐懼更可怕。不過他也說,過去常熬夜加班,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如今正好可以把這段假期當作「養肝假」。
怕被裁員 不敢不去上班
在老字號家電廠工作的劉先生說,最近公司要求員工簽署無薪假同意書,未來一個月至少有四天無薪假,雖然減少的薪資有限,但就算放無薪假,還是有很多同事打算來上班,因為擔心成為下一波裁員的首要對象。
聯合人力網專員畢盈表示,除了縮減薪資造成生計問題外,無薪休假勞工普遍呈現緊張、壓力、對未來徬徨無助的感覺,比起找兼職、進修,他們更需要心理上的輔導、協助。其實,擔心隨時被取代,才是在職場上更大的危機。
充電加值 凝聚員工士氣
王如玄表示,為保障無薪休假勞工的權益,勞委會除要求企業至少仍應支付最低工資外,更將於二月起實施「充電加值計畫」,提供企業在職進修補助,鼓勵無薪休假勞工參加,每小時可補助一百元職訓津貼,每月最高可補助一萬元,預計至少將可幫助十六萬名勞工。
行政院長劉兆玄也在去年年終記者會中表示,實施充電加值計畫,就是要讓無薪休假成為「有薪進修」,幫助勞工度過難關。
畢盈認為,台灣企業平時甚少重視在職訓練,即使有在職訓練,多半也只是屬於配合政府機關的政令宣導性質,若能換個角度面對無薪假期,以職訓替代休假,並允諾不裁員,不但對凝聚員工士氣有幫助,透過設計員工職場所需技能相關課程並結合心理輔導,不僅讓員工充電,當企業度過景氣寒冬後,員工也更能犧牲奉獻,長遠而言仍是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