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埔里訊】呈現台灣平埔族融和族群生活文化的「番親‧愛台灣」打里摺文物展,昨天起在南投暨南大學圖資大樓展出,展中還可看到雕刻在如漢人神主牌的聖母瑪利亞像。
一萬二千餘件打里摺文物典藏計畫由暨大人類學研究所與打里摺文化協會秘書長賴慣一牧師合作。暨大校長許和鈞指出,打里摺是平埔族語「四海一家」的意思,早年埔里地區原住民稱呼平埔族為「番親」,指得是好厝邊,打里摺文物除了平埔族自有特色文化,還處處可見媽祖、基督教及鄭成功信仰與影響,代表台灣多元族群文化融於一爐。
許和鈞說,暨大已擬定典藏進程,正由人類學研究所長潘英海與賴慣一牧師合作推動募款五億元,將在三年內先完成網路數位典藏,再進一步興建專館永久展示與研究,讓暨大從打里摺文物的典藏研究開始,擴大與地方社區交流合作。
昨天開幕典禮,由青年高中舞蹈科表演精采的「平埔詩歌之牽手迎親」舞揭開序幕。展出的文物包括罕見穿原住民服飾的軟身媽祖,還有平埔族智慧結晶排汗清涼的「竹管內衣」,也可看到結合道教蓮花的十字架和擺設宛如神明廳的基督教十誡,及雕刻在如漢人神主牌的聖母瑪利亞像。
暨大人類所學生高婉如說,親手摸到「番仔契」和呈現漢人入贅平埔族抽「豬母稅」的古墓碑,讓人看到台灣人四海一家包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