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情花意】 小人參之味

菲爾 |2009.01.07
562觀看次
字級

蘿蔔是食藥兼優的大眾化蔬菜,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就有:「采薇采菲」的句子,菲便是指蘿蔔。蘿蔔另有別名如:蘿白、土瓜、薺根、蘆菔、萊菔、紫菘、雹葖、蘆葩、秦菘等等。

蘿蔔本是野生植物,古代由西域傳入中國,從西周到春秋時期,蘿蔔已被普遍栽種。由於它富含營養,美味可口,有「冬月蘿蔔小人參」之說。俗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處方。」又說:「蘿蔔進城,醫生關門。」自古許多農書、醫書上都有記載其好處。

《食療本草》謂其「利五臟,輕身,令人白淨肌細。」

明代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云:「蘿蔔,生平陸,非蔓蒨,若蘆菔,求之不難烹易熟,饑來獲之勝粱肉。」

王禎的《農書》記載:「蘿蔔,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

李時珍也說:「蘿蔔,生沙壤者而甘,生瘠地者堅而辣,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湯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蘇東坡寫:「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蘆菔就是蘿蔔。他還寫有:「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誰知南嶽老,解作東坡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

元代詩人許有壬寫《蘆菔》:「性質宜沙地,栽培屬夏畦。熟登甘似芋,生薦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直品題。故園長尺許,青葉更堪齏。」對蘿蔔做了極度讚美。

鄭板橋則寫過一個對聯:

青菜蘿蔔糙米飯

瓦壺天水菊花茶

說他自己過著閒散樸素的生活,前人也許為他的「清苦」感到憐憫;事實上,許多現代人反為了健康著想,倒過來追求這返璞歸真,日日青菜蘿蔔的生活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