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豐隆 用心記錄在地之美

 |2006.03.07
221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中訊】台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理事長黃豐隆,投入鄉土文化工作十七年,最初他驚覺故鄉面貌丕變,以攝影、文字、新詩記錄在地風情,他對鄉土的熱情激勵更多志同道合朋友,用文化採集、出畫、藝術等方式記錄在地之美。他以「了解就感受得到」形容對鄉土的熱愛,認為現階段最重要工作是讓市民能有機會去了解、認識鄉土之美。

黃豐隆從小生長在南屯劉厝庄,十九年前他負笈紐約學電腦資訊二年,看到美國人至今仍保留南北戰爭時期小木屋、解說牌,對傳統文化資產保留相當用心,感受文化衝擊。

兩年後,他學成歸國,發現從小居住的南屯劉厝庄急速改變,稻田、古厝逐漸消失,魚池被填平,兒時鵝兒悠遊的影像不見了,筏子溪「摸蛤仔」的時光也走入歷史。

黃豐隆平時在大學教理工科,暇餘開始走到鄉間,拿著相機四處拍照,想保留一點在地風土民情。在鏡頭底下,他記錄農村裡各式各樣稻草人、筏子溪生態變化,並到中華路違章建築,拍下都市底層居民生活,且在千禧年舉辦攝影展。他深覺文化紀錄工作光拍照是不夠的,他開始做文化採集、寫報導文學、新詩,與朋友組文史工作隊,用文字記錄古地名、古厝、傳統習俗等。

四年前,他和志同道合朋友成立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透過地方文史採集、鄉林文化計畫、圖書出版等,更有系統的深耕在地文化,創造很多第一,包括全台第一個成立鄉土文化學會、出刊全台第一本在地期刊「台中鄉圖」,以及全國第一個大規模以縣市為單位文史調查土地公廟。

目前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成員有在地的九十歲老先生、二十歲的小伙子來撰寫在地故事;也有更多成員願意用繪畫、書法、古詩、錫畫、照片等藝術形式表達對土地情感,在南屯犁頭店錫匠李錦坤,於四十二年從事焊接鋤頭、花灑等農具工作,也開始用焊錫在銅板上作畫,並著手蒐集古早味童玩。

黃豐隆下一步希望透過電腦專業,數位典藏這些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文化資產,發揚鄉土之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