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企業界吹起一股無薪假風潮,紛紛以接單萎縮、經營困難為由,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以縮減人事行政成本;由於衝擊數十萬勞工,報載勞委會提出「充電加值計畫」,準備以「職訓津貼」方式發給,讓無薪假勞工一方面充電,一方面補貼薪資差額。
不過,這項計畫又是政府要拿錢出來,而且有鼓勵企業放無薪假之虞,勞資雖鼓掌,但也有批評。
筆者就質疑,可能有一些企業雖然經營辛苦,但未必真需要施行無薪假,卻利用社會氣氛,勞委會也力挺企業下,讓員工大放無薪假,表面上說共體時艱,實際上是藉此壓低人事成本,逃過農曆年前的年終獎金;更有少數不肖企業主或高階主管,趁機整頓內部,開除非自己派系的員工,使勞動權蕩然無存。
我認為,政府縱容企業放無薪假,可能使資本家與勞工的階級鬥爭開打。應該力挺勞工的勞委會,卻放任企業主施行各種嚴苛的無薪假,雖然要求必須和勞工協商(簽定型化契約),謹守最低工資,按照實際工資支付勞退,但卻又畏懼企業威脅將直接裁員,不敢代表勞工和資方協商,要勞工自行和資方協商。
但是在權利不對等下,會有多少無辜勞工的權益,葬送在資本家的無情下
?國家機器無法捍衛人民百姓權利,不調查各企業是否真有需要實施無薪假,任憑企業魚肉勞工,如今又打算要實施無厘頭的「充電加值計畫」,等於替資方埋單,實在令人遺憾。
也許,從交通部長毛治國對所屬國營事業圓山飯店(高雄)的說法,「經營不善是員工過度要求薪資福利(而非企業主、高階經理人無能)」,可窺原該力挺勞工的政府,為何卻反過頭來力挺財團、企業。
難道,勞委會只能放任資本家做他們想做的事?我從新聞中看見底層勞工被迫休無薪假,但老闆與高階經理人的減薪幅度卻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而且政府決定撒數千億元拯救DRAM、面板等產業,卻罔顧八百萬本勞、四十萬外勞的基本工作權與生存權,放任資本家施行裁員與無薪假,我更覺得遺憾。
我相信勞工不是不願共體時艱,問題是,資本家是否也認真做了該做的事?資本家千萬不要以為勞工再找就有,若現在破壞了勞資的基本和諧與信任,讓勞工活不下去,而引爆難以收拾的社會衝突時,恐怕資本家也難置身事外。
政府和企業主應該更審慎的處理勞動契約和勞資關係,否則恐怕會賠上社會的未來。
王乾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