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學校長會議閉幕典禮上,全國一百五十五所大學、技專校院校長簽署了共同宣言,宣示大學也要拚經濟,除了要協助解決招生危機外,還要努力因應經濟衰退所引發的大學生失業,及下學期極可能出現的「貧困失學潮」。
的確,全球金融海嘯已使各國高等教育發展,遭受史無前例衝擊。以全球名校龍頭美國哈佛大學為例,今年八到十一月校務基金共虧損百分之二十二,預估明年六月底前損失將達三成,校長坦承校務基金虧損,已影響學校運作。
除了校務基金虧損,世界各國大學也都募款困難。以高等教育募款能力最強的美國為例,預估全美大學明年的捐款將遽減三成,連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二十三所分校公開宣布,由於州長提案刪減六千六百多萬美元補助,該校將以減招一萬名學生,並調漲大一新生學費百分之十以上因應。
連基金規模營運及募款能力超強的美國大學,都出現危機,遑論遠遜於美國的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
據查,我國自實施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制度來,政府的「每生補助款」逐年遞減,即便是國立大學生的補助款,也由民國八十八年的每生十五萬四千元,減至十萬九千元元,十年間減幅高達三成,使各校為維護教育品質,不得不以包括調漲學費等方式「自籌」財源;但目前經濟不景氣、失業嚴重,若各校仍以「調漲學費」彌補短絀的校務基金,勢將造成學生、家長無法承受的沉重負擔。
有鑑於全球經濟衰退將持續,未來數年內各校募款、自籌經費勢必困難,校務基金必然更虧損,加上近年來大專院校數及學生名額均大幅增長,更嚴重侵蝕、瓜分每生能獲得的政府補助款,更阻礙個別學生的受教權益。
教育是國之根本,建議政府除應積極研議推動辦學績效不佳學校退場機制外,也須盡量增加對公、私立大學的補助,以抑止調漲學費,降低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對高教品質的衝擊,維護學生受教權。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