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山東省膠南文物部門最近發現一件清朝粉彩雙鳳牡丹紋供盤;經專家鑑定,是秦代瑯琊台自建台以來唯一現世的瓷器,對研究清朝經濟文化、寺廟規制及遺址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該供盤是在瑯琊台夏河城附近一戶農家發現,長二十八點五公分、寬二十三點五公分、高六點五公分,製作十分精美,正面是雙鳳戲牡丹圖案,栩栩如生;刻有「瑯琊寺供奉」字樣,底盤有礬紅篆書字體「同治年製」,由此推斷距今一百四十多年。
瑯琊寺又稱海神廟,每逢節日都有漁民前往供奉、祭拜。從瓷器文字、圖案判斷,這只供盤是當時特別為瑯琊寺「定燒」,用以盛裝饅頭、水果等供品的器物。
膠南博物館紀館長說,自秦代瑯琊遺址發現以來,大型珍貴文物有三件,包括瑯琊台瓷器(粉彩雙鳳牡丹紋供盤)、瑯琊台刻石碑,明代萬曆年間顏悅道的修碑。
該供盤是秦代瑯琊遺址發現以來唯一保存完整的瓷器,填補了瑯琊台瓷器研究的一項空白。
瑯琊台瓷器的現世,對申請國家級大遺址的文物保護提供了實物和資料。目前,這件傳世之寶由膠南博物館暫時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