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台中縣政府抽查員工績效,發現三成員工每天處理業務不到四小時,甚至有人一天只工作兩小時,卻照領全薪。
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失業人口已達五十餘萬,還不包括隱性失業人口,如今,卻查到公務員摸魚,不但「白領」薪水,還有高額年終獎金,真是太超過了。
筆者覺得,這種公「誤」員現象,顯示編制配置不當,而且員額浮濫,相信這絕不是台中縣政府獨有,既然這麼多「櫻櫻美代子」,行政院有必要全面檢討,作為調整業務內容、精減人事的依據。
宋隆俊(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
台中縣政府進行業務稽核,得到公務員平均工作時數偏低的「量化」結論。
筆者認為,應該制定幾項「質化」的調查指標,深入了解為何工作時數偏低,避免員工持續吃大鍋飯,讓「勞逸不均」的問題擴大,再進一步組織再造,淘汰冗員,增加公務員競爭力與行政效率,並降低政府不必要的支出。
相信民眾對公務員的服務品質感受很深,筆者到政府機構洽公,常看到辦事人員趕中午打卡吃午餐,或下午叫外賣、閒磕牙;最近有幾份財經雜誌,刊登年度最佳服務民間企業評比的專題報導,從中可發現,不論奧客如何找碴、薪資較公務員低、工作不若公家機關穩定,但民間企業員工卻是「打落牙齒和血吞」,而公務員卻抱怨公僕難為,沒自覺要改善服務品質與態度,也不想到俸碌皆是人民血汗。
台中縣政府的調查顯示,各級政府有必要瘦身了,使公務員自覺,「將心比心」地為民服務,更該像台中縣長黃仲生所說的「在民間一片裁員聲中,公務員應惜福」。
暾旭(台中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