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一名十歲小男生一年多前右膝疼痛,原以為是運動傷害,卻痛了三個多月,結果被診斷為骨癌;成大醫院核醫部提醒如果疼痛長期未改善,又摸到腫塊且體重減輕等,就要懷疑可能罹患骨癌,以免延誤就醫。
這名小男生因為活潑好動,一年多前右膝痛,家長不以為意,認為是運動傷害,後來疼痛愈來愈嚴重,就醫後發現罹患惡性骨肉瘤。經過手術與化療,仍復發不得以把右大腿以下截斷,目前仍在治療。
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醫師姚維仁指出,運動傷害時見,最常見的是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若經過休息或一般醫療未見改善,症狀惡化,尤其是伴有胃口不佳、發燒或體重減輕,應懷疑是骨癌。
姚維仁表示,骨癌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前者好發於十一歲至十九歲,多數發生在膝蓋或肩胛骨,初期症狀是局部疼痛,因恰好是好動年齡,常被當成運動傷害。
轉移性骨癌好發於四十五歲以上,通常來自肺癌、乳癌及攝護腺癌,初期症狀多不明顯,患者往往以為是運動傷害的痠痛而不以為意。
目前在新科技正子掃描的協助下,搭配其他的檢查,能夠清楚看到病灶,提前診斷治療。姚維仁提醒癌症病患不論是在治療期或恢復期,如果有不明的疼痛,久未改善,伴隨有胃口不佳、發燒或體重減輕,或是在疼痛處摸到腫塊,都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