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婦人在報紙上看到某發展協會高雄分會徵求職員、社工,前往應徵錄取後,被告知必須加入會員,先繳交會費和年費,並要招募會員;婦人覺得有異,向勞工局申訴,經查果然是「老鼠會」式的詐騙手法。
另外,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上月失業率增至百分之四點六四,突破五十萬人;台北縣衛生局也提出警告,這個時候潛藏自殺的高風險,家人親友應嚴加注意,避免發生憾事。
上世紀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華爾街許多人跳樓自殺,歷史悲劇昭昭在目,經濟不景氣時的確潛藏自殺高風險,不能不防。
在這個「低利率、低薪水、低信心」新三低時代,經濟與工作壓力讓有些人喘不過氣,年關將屆,能不能保住飯碗,也是許多人的夢魘。因此,政府除了注意興利除弊等大事,還要防範假徵才真詐財、自殺風險這兩件「小事」。
當然,個人也要有自保之道。景氣寒冬,失業者多、求職又難,發生假徵才、真詐財的事,詐騙集團形同「落井下石」,實在可惡,但詐騙集團雖然手法不斷翻新,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切記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不簽約及證件不離身「五不原則」,應可避免上當。
此外,遭詐騙的很多是老人家,所以最好不要讓老人家帳戶裡有太多錢。筆者即代七十多歲的母親,保管帳戶本及圖章,每個月給現金當零用錢,不用提款機,沒有提款卡,避免受騙。
其次,自殺其實事前有跡可尋,譬如,約有七成想自殺的人,會突然情緒很低落,行為模式可能顯著改變,筆者覺得高雄市衛生局提出的「一問、二應、三轉介」三步原則,值得參考。
「一問」是詢問,對改變的行為、情緒詢問原因;「二應」是回應,聆聽他們的心聲、提供情緒支持與陪伴;「三轉介」是撥打心理輔導專線,或鼓勵就診。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殺防治、詐騙防範的守門人,減少憾事。
高祥雲(台中市/心理衛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