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通過「調整兩岸證券投資方案」、「放寬企業籌資赴大陸投資限制措施」及「海外企業來台上市鬆綁方案」等有關兩岸金融往來的鬆綁措施。截至十一月底,僅日前收購中時集團的旺旺、專事3C產品機構的製造商巨騰申請來台第二上市;另有五十六家海外企業,則是表達來台上市意願。
另外,立委高志鵬昨天在立院財委會指出,馬政府上台後進行兩岸金融大開放,但有企業擔心,兩岸金融開放,若沒有任何設限,中國銀行都可來蠶食鯨吞國內銀行,不必靠「子彈」,直接用「銀彈」就可以「錢洗台灣」,屆時國內金融機構都要看中國的金管會辦事,而不是台灣的金管會。
陳(冫中)表示,陸資來台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投資,一種是QDII財務投資。直接投資部分,金管會與經濟部討論,財務投資部分,會與陸委會討論,其中有關「限額部分」是必要風險管理。
他舉例,中國最大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資本額是台灣十大銀行加起來多一點,因此一定要有限額規定,只是細節還在考慮中,不便表示意見。他強調,陸資來台,政府不會沒有風險控管機制,詳細情況會與陸委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