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男 回憶僅20秒

 |2008.12.11
1137觀看次
字級

開腦治癲癇 術後記憶如閃電 日前離世 大腦永存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州八旬老人亨利‧古斯塔夫‧莫萊森(Henry Gustav Molaison)是世界上最健忘的人,過去五十五年來,他始終只能保留前二十秒的記憶。

亨利患有癲癇症,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愈見嚴重,每天要發作十次輕度癲癇,每周至少發作一次重度癲癇。一九五三年,二十七歲的亨利接受實驗性手術,大部分內側顳葉、包括部分海馬狀突起和扁桃體顳都被切除。手術確實減輕了癲癇症狀,但他的大腦同時也失去了儲存新記憶的能力。亨利記得父親來自路易斯安那州、母親來自愛爾蘭、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盤,還有一九四○年代的一些生活經歷,但那之後的事件卻再也無法在他大腦中停留。任何他遭遇的人事物,二十秒後就會被徹底遺忘。

過去半世紀,亨利是世界大腦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病例,他配合接受數百次研究,協助解開許多大腦的奧秘。雖罹患重度健忘症,但他的智力與個性未受影響,合作過的科學家都形容他是個親切、有耐性的人。

過去,科學家認為記憶存在於所有大腦細胞中,而非儲存在大腦某個區域或神經器官上。許多醫生認為亨利的健忘症是癲癇引發的,與內側顳葉被切除無多大關係。直到一九六二年,科學家對亨利進行大量測試後發現,大腦中至少有兩個記憶系統,一個是負責記憶姓名、臉孔、新經驗的「陳述性記憶系統」,該系統主要依賴內側顳葉區域的功能;另一個「運動認知系統」是下意識的,依賴大腦其他部分的功能,該系統可以解釋諸如為何一個人多年沒騎自行車,卻不會忘記騎自行車的技能。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艾瑞克

‧坎德爾博士說:「以H. M.(亨利的簡稱)所進行的研究,是現代神經學史上的里程碑,它打開了研究人腦兩個記憶系統的大門。」

今年十二月二日,八十二歲的亨利病逝於康州一家療養院,對亨利進行多年研究、視其如家人的麻省理工學院神經學家蘇珊‧科金表示,亨利的大腦將像愛因斯坦的大腦一樣被保存,未來繼續用作科學研究,它是科學史上的珍貴遺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