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針對1萬多名婦女 追蹤3年發現 抹片檢查正常 HPV呈陽性反應 演變成子宮頸癌 為陰性34倍
【本報台北訊】長庚醫院與桃園縣衛生局完成大規模本土研究發現,要提升子宮頸癌篩檢偵測率,光是子宮頸抹片僅有八成一,若結合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則可提升至九成七。
長庚醫院自九十三年起,針對超過一萬名、桃園縣三十歲以上女性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與HPV檢驗,並定期追蹤HPV帶原者,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主任賴瓊慧說明,研究發現由抹片異常偵測到子宮頸癌、癌前病變有百分之八十一點九,但更近一步針對九百七十名抹片正常、HPV呈陽性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切片,發現其中有十一人中重度子宮頸皮內腫瘤,需要確切治療。
賴瓊慧表示,HPV感染是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不過由癌前病變進展到子宮頸癌平均需十年以上,因此早期篩檢癌前病變、介入治療是重要關鍵。
賴瓊慧說,子宮頸癌為台灣婦女癌症的第二名,近年由於子宮頸抹片政策的推廣,侵襲癌的數量其實一直下降中,而不同國家抹片的子宮頸癌偵測率不同,約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八十七,台灣雖多在八成以上,但其實「好還可以再更好」,醫界對於是否要同時做HPV篩檢並沒有確切的建議。此次研究顯示同時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HPV檢驗,使得子宮頸病變篩檢偵測率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七點二,相關已陸續發表於國際癌症期刊。
而三年來,針對抹片正常、HPV陽性者半年一次追蹤顯示,有近五成的帶原者的HPV自行消除,但年紀大以及HPV病毒量高者較不易清除,可能是由於老化、免疫系統較弱,但HPV陽性婦女三年內發生子宮頸中重度病變的風險,是HPV檢測陰性婦女的三十四倍。
長庚醫院婦癌科主任周宏學表示,台灣子宮頸癌抹片的普及率約有五成,但也表示有另外一半的婦女沒有做篩檢,然而在家自行採檢、做HPV檢驗是否能作為第一線子宮頸癌篩檢尚待研究,因此將籌畫推動婦女HPV自我採檢的計畫,預計邀請二千五百名五年以上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高危險婦女,由他們自行採陰道檢體,再寄回醫院進行HPV檢驗,並請HPV陽性個案進一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陰道鏡檢查,同時也透過問卷瞭解個案不願參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