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三百八十五年前,一百二十四歲的無暇禪師在安徽九華山坐化,成為肉身菩薩。日前,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為無暇禪師做相貌復原,重現這一明朝佛教高僧的真容。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始於唐開元年間,金地藏駐錫九華山弘場。在這一百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有據可查的「肉身菩薩」就達十四尊,成為九華山佛教一大特色,現在仍能看到的還有五尊,被稱作中國的「金身木乃伊」。
無暇禪師,又名海玉和尚,於明萬曆年間到九華山東崖峰結茅,耗用二十八年時間,以指血調研銀珠濡筆,寫成《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共八十一卷,天啟三年(一六二三年)圓寂,享壽一百二十四歲。他臨終示偈:「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梅。」圓寂後,眾徒將其置於缸中,三年後啟缸,肉身面色如生,便裝金龕供奉。天啟六年(一六二六年),明崇禎皇帝尊無暇禪師為「應身菩薩」。
日前,九華山方丈慧慶法師邀請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為無暇禪師做相貌復原。趙成文是中國刑事相貌學的奠基人,他經過兩天連續工作,復原了無暇禪師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