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化訊】生於台南縣新化小鎮的文壇新銳許正平,作品涵括散文、小說、劇本,獲獎無數,這些作品昨日由楊逵文學紀念館收藏。許正平說,自己很早就離開新化到都市求學,但小鎮涵養了他的創作,第一本散文集寫的是阿公阿嬤年代小鎮記憶,作品能進入文學館,有一種傳承的意義。
許正平表示,他對文學有特別興趣,但要走純創作長輩也會擔心,但他到外地讀大學,就遇到阿嬤去世,帶給他很大的衝擊,更體認文學創作對他的意義,「不寫下來就沒有人記得了」。
許正平三十三歲,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台藝大戲劇研究所畢業、現就讀清大中文所博士班,在二○○五年獲台灣文學獎劇本獎,他的原著改編電影「盛夏光年」、「穿牆人」都獲好評。
新化鎮文風鼎盛,從前清秀才王則修的古典文學、楊逵的台灣新文學、接著是母語作家李勤岸後,許正平是第四代的接棒者。
許正平的父親是退休老師許永全,老家與新化鎮長姚溪海毗鄰,姚溪海在頒給他「新生代文學旗艦」獎時,一眼就認出許正平說「當年的毛頭小子,現在竟揚名台灣文壇了」,欣喜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