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手足球台上用雙手控制球員,手忙腳亂之下,也會出一身汗。
記者李宇政攝
足球想當然爾是用腳踢的,但其實也有用手玩的足球唷!中華民國手足球協會表示,民國50年代在台灣就出現手足球台的身影,一直到60年代末期,手足球台的分布都還很零星,大多存在於冰果室、文具店、雜貨店、撞球間等。
到了民國60年代末期與70年代初期,手足球開始在全國各大專校園流行起來,也看到很多手足球店的設立,整個70年代培育出許多頂尖高手,各大學也紛紛舉辦系際、校際比賽,是手足球運動在台灣的全盛時期。
隨著電動玩具店的興起,由於比不上電動玩具的聲光效果,手足球很快就從校園及學區消失,手足球店紛紛改裝成電玩店,徒留給愛好手足球的學子無限感慨與回憶。
民國80年代初期,手足球雖然在校園消失了,不過這股熱潮卻慢慢轉移到軍中,很多單位在中山室都設有手足球台。
國內早期玩手足球的高手,以4、5年級生為主,年齡分布在35至50歲之間,不過這項運動並沒有太多的年齡限制,即使到了70歲,還是可以發揮驚人的球技。
進口手足球台業者王盛隆表示,手足球台上有8根可前後移動並能自由旋轉的球杆,每一方控制4根球杆,以不同顏色區分,每一根球杆上都有固定的球員,以實戰場上足球比賽陣形分為守門員、後衛、中鋒、前鋒。
手足球沒有年齡限制,可以開發兒童的右腦,訓練雙手的平衡與協調能力,對老年人來說,經常打桌上足球,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症、動脈硬化、腦淤血等疾病,使老年人身心更健康,有「腦部按摩運動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