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各社福團體募款急遽下滑,伊甸、心路等基金會捐款均掉三成以上。
大型社福機構難捱冬,偏遠縣市的小社福團體捐款更是冷颼颼,花蓮脊損協會單月收到的捐款不到一萬元,宜蘭康復之友協會甚至不到五千元。
但媒體報導,有百分之五十五的美國人表示,由於股價大跌及對經濟前景的恐懼,他們已縮減家庭開銷,然而不同於台灣的是,美國人沒有因此減少對慈善機構的捐款,一些弱勢族群還是可以過快樂的耶誕節。
美國慈善機構的捐款數字沒有隨著股市直直落,甚至今年耶誕節可能比往年更好過,是因為高達八成一的美國人減少上餐館、七成二減少娛樂開支、六成三減少假日旅遊開支。
台灣人減少開支的百分比,因為沒有相關調查,並不清楚,但為何美國人省下支出願意捐款,而台灣人比較不會?
據報導,美國的慈善捐贈在歷史上一向不受經濟衰退影響,約七成的人定期捐款,這可能與基督教信仰有關,在教會活動中,捐獻是必要的儀式之一。
而中國人在傳統上是「自掃門前雪」,慈善捐贈當然就可能受經濟衰退影響。
美國上月底的調查發現,七成美國人今年將減少耶誕禮品的花費,但約一半的受訪者說,他們較可能慈善捐贈,而不是送親友禮品。
我們總是說西方人是「自我中心主義」,彷彿他們才是「自掃門前雪」,看來似乎相反。
無論宗教信仰為何,美國或西方人的精神值得敬佩與學習。政府將發放消費券,有人主張捐給慈善團體,但似乎回響不大。
呼籲國人要想一想,有些更「受寒」的人,不在乎你捐多捐少,只要愛心不減,就能捱過經濟的寒冬。
張藹玲(宜蘭市/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