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文中(耳止)是一個字,左-耳、右-止,因系統呈現亂碼故以此呈現。
「不恥」與「不齒」各有解釋,兩個語詞都各有所指,其實是不同的用法。
「不(耳止)」不能單獨成詞,只能在「不(耳止)下問」中使用,「(耳止)」在這裡解釋為「以……為可(耳止)」,因此「不恥」通常解釋為「不以……感到羞恥」,語出《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評論自己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也就是他從不以向身分較低、或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恥,千萬不要跟「無(耳止)」混淆了!
至於「不齒」,則帶有讓人鄙視、瞧不起的意思,牙齒是並排的,故稱「齒列」;「不齒」就是「不想與之並列」的意思。
如果某人的作為很無恥,你不想跟他一起工作,或被拿來一起比較,就可以用「不齒」來形容,通常指「不值得提起」的事,或「不屑與之為伍」的人,比方:「欺善怕惡的行為,最令人不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