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歷史專家閻崇年因在電視上開講歷史,不借助任何道具,成功地使學術大眾化,成為中國大陸電視觀眾心目中的「明星」,他的崇拜者遍布中國各地,年齡從七歲到九十歲,程度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甚至院士,就連中國最擅長「說學逗唱」的曲藝界人士也普遍關注他的講座。
閻崇年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滿學會會長,他在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開講「清十二帝疑案」,創下當時「百家講壇」的收視率之最,根據講座內容出版的《正說清朝十二帝》自二○○四年十月出版以來,已印刷十六次,發行三十三萬冊。
為何他能吸引這麼多人?做了三年多的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製片人表示,接觸的專家學者近千位,能夠把學問當評書講、把歷史當故事說的,閻老師是第一人。
中央電視台當時的「百家講壇」製片人聶叢叢道出閻崇年的第一個秘訣酖酖語言風趣、幽默。
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麗如說,評書界、相聲界、曲藝界研究結果是:「聽眾最需要什麼,就講什麼」、「語言精練、抑揚頓挫、有親和力。」專家則認為,閻崇年在講座中將趣味性和知識性、故事性和學術性結合在一起,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有人認為學術論文更難寫,我卻覺得,把學術大眾化才是最困難的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閻崇年不間斷地研究了努爾哈赤四十多年,出版過《努爾哈赤傳》、《天命汗》、《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清朝皇帝列傳》等二十多部著作。有了這樣的學術積累,再去「百家講壇」作一個普及性的講座,才能在講歷史時每句話都有根據,讓觀眾信服,這可說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