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明藏教中根菩薩、上根菩薩的階位,以及通、別、圓教之菩薩階位。
中根的藏教菩薩,在第二阿僧祇劫,進入假觀,調伏煩惱,具六度功德身,即能利益眾生,不必等到第三阿僧祇劫。
上根的藏教菩薩,初發心時,為度一切眾生,誓願求作佛;因聽聞他說,心已明白了解,深識真理,為度眾生故,不求斷惑、證入果位。於初發心時,即能進入假觀,不必等到第二阿僧祇劫。
通教菩薩位:下根的菩薩斷煩惱惑盡,能入假觀。佛陀於法華會上,破除其求涅槃、滅度的心,勸他們發無上道心,生起方便慧以度眾生。
中根的菩薩,斷除見惑盡以後,已減少生死結,思惑任運自在的斷除。於第二地,名菩薩神通;從此以後,即入假觀位。
上根菩薩,初發心聽聞佛慧,即能體悟通達,使見思惑斷除。此時已能作眾生之依止,何須到第七地,方才出假觀?
別教菩薩位:下根的菩薩,在十住心之後,於十行之階位,修假觀方便。進入理般若,名為「住」;安住而生功德,名為「行」,此為下根的菩薩。若在十住初心,即能進入假觀,已得無漏;只要一個住受,即能受用,何須至十行位,才起大慈?此為中根菩薩。又,別教的初心,於法不迷,通達了解一切功德,猶如幻化。善知語言文字義,而修方便;具五因緣(1),以利益眾生。此為上根菩薩。
圓教菩薩位:下根行人,到達六根清淨(2)時,即能遍見、聽聞十法界之事。若是進入空觀,而所見皆是空無一物,此為六根互用,即是進入假觀階位。
註:
1.五因緣:菩薩以信樂為因、大精進勇猛為因、平等大慧為因、有佛智眼為因、樂欲獲得果報究竟一切為因,來廣度眾生。
2.六根清淨:又作六根淨位。為天台宗智顗大師所立別教五十二位中之十信位,亦相當於圓教六即位中之相似即位。於此位之菩薩,已斷除見思二惑,獲得六根清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