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捏了3個月 許松和完成日據時代特色建築 入選府城美展
【本報新營訊】台南縣新營市民許松和憑七十年前兒時印象,費時三個月捏出新營神社模型,作品栩栩如生,讓人驚豔。
王瑞和是新營大宏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他有感幼時市區的許多建築物,已隨著時代腳步走入歷史,與社區榮譽志工許松和思考,希望讓下一代了解新營市曾有過什麼特色建築,許松和首先完成日據時代的台灣生藥株式會社,接著進行新營神社模型製作。
七十四歲許松和昨天說,日治時代為了改造台灣文化,日本人拆掉許多台灣寺廟,建造了二百多座日本神社,企圖改變台灣人的宗教信仰。
神社是日本神道教代表建築物。神社呈現古代的唐風、日本風及台灣風,獨特精緻,每一個屋簷、牆角都經過精心設計與規畫,以檜木建造而成。一般神社設施有鳥居、前殿、大殿、社務所、神樂殿,新營神社還有其他特色,如弓型平安橋、檜木橋、涼亭、銅馬、許願樹等。
許松和表示,台灣光復後神社幾乎被拆光,新營神社則在中日斷交後拆除,改建為忠烈祠,後來再改建為現今新營醫院。
許松和憑著小時候去神社玩的印象,一塊塊黏出了神社的模型,讓人驚豔,他以此作品參加今年府城美展,入選傳統工藝類。
牙醫師蔡尚文讚不絕口地說,新營神社拆除時他還未出生,看了許松和的神社模型,才知道新營曾有過這樣有特色的建築物,「透過逼真的木雕模型,竟能重現當年歷史風華,實在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