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間上上法藥,共有十種,已介紹前面七種,再繼續介紹後三種:
「八法」為藥者:即是八正道。
以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句,破除一切虛假,名「正見」。引發正見,名「正思惟」。依此修行,名「正業」。說此止觀,名「正語」。不以非法所得之物質,來滋養色身,名「正命」。不離不忘止觀,名「正念」。修止除妄念,名「正定」。於止觀念念沒有間斷,是名「正精進」。
「九法」為藥者:即九想觀,對人屍體之醜惡形相,作九種觀想,可斷除我人對肉體之執著與情執。
九想為:青瘀想、膿爛想、蟲噉想、膨脹想、血塗想、壞爛想、敗壞想、燒想、骨想。
「十法」為藥者:即十智。
斷除見思惑兩假,是「苦智、集智」。止觀本身是「道智」。三界二十五有不生,名「滅智」。知三界皆是假合、無自性空,名「比智」。以世間名字來說止觀,名「世智」。能善知其他眾生,名「他心智」。知道諸法的差別相,名「等智」。知世間苦、煩惱滅除,名「盡智」。無漏的智慧,名「無生智」。
從空出假的菩薩,能善知如是無量的法藥,方能為眾生治病。
三、應病授藥者
既然已經知道苦集的各種病相,及滅道的法藥,接著,是菩薩要隨根機授與法藥,有十種因緣來成就眾生。根性不同,病狀也有差異;隨其病狀,授予的藥也不同;可分為下、中、上、上上四種。
下根者,有四種特點:1.志求佛道心狹小粗劣,2.實踐力微弱,3.五濁業障深重,4.智慧極為遲鈍。
對治之道為:只樂小法者,為他說小乘的生滅法;實踐力微弱的人,修學事六度;以精進勤勞,來對治五濁業障;以斷除邪淫、瞋怒、愚癡,來獲取智慧得解脫。這是授予對治下根者病狀之法藥。
其次,中根者的特點是:心志小強,行力小勝,宜生理善;五濁障礙輕,智慧小利。
為了符合中根的需求,為他說因緣即空的道理,讓他聽聞後,能生出世間善,破除惡因,見第一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