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倫敦胖、瘦兩街並存,不但是貧富差距帶來的結果,從歷史來看原因更清楚。
橡樹街為什麼出胖子?這與英國工業革命有關。曾是倫敦採礦大城的伊士靈頓,大量男性曾在條件極差的礦井採煤。由於在礦井工作十分辛苦,卡路里消耗較大,礦工和他們的家屬多半會多吃幾頓,而且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熱量食品。像是喝英國紅茶時要加牛奶的傳統,其實就與增加熱量有關。
而今,石油日漸代替煤炭成為英國主要的燃料,此地的採煤業也逐漸萎縮。雖然生活條件日益好轉,但當地人愛吃高熱量食品的習慣,卻像英國紅茶加奶的傳統一樣保留下來。再加上許多礦工由於礦井關閉而失業,一下子從繁重的工作,變成到沒有任何體力消耗,肥胖自然立即成為困擾此地的普遍現象。
至於位在肯辛頓區的聖瑪麗街,雖然離市中心十分近,但由於周圍擁有許多市內公園,像是肯辛頓花園和海德公園等,因此總是鬧市中安靜的一角,像肯辛頓宮就曾是戴安娜王妃生前的寢宮。
另外,當地電影院、畫廊林立,音樂廳、博物館比比皆是,也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和藝人前來,有錢人更以此地安家。正因為民眾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令人羡慕的工作,因此健康意識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