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五結報導】宜蘭縣五結鄉大埔古聚落有一座永安石板古橋,屹立百餘年,為在地歷史做見證。任職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的林素香表示,石板橋興建於清朝光緒七年(西元一八八一年),一旁的百年成安宮也是當時聚落的信仰中心。
縣政府文化局結合協和社區、成安宮協力營造社區,將古蹟重整開放參觀。
在永安石板橋旁聚落出生的林素香說,大埔永安石板橋是清代羅東往利澤簡古道必經的橋梁,而「永安石板橋」為前身為木造便橋,因日久腐朽,直到光緒七年居民改建為石板橋,取名為「永安橋」,希望歷久常新永保平安。
成安宮前主任委員謝錫堅指出,永安石板橋鄰近昔日的「大埔港」,因淤積而失去功能,直到一九七三年冬山河截彎取直,河面縮小;水利局也在一九九三年一併整修堤岸,將護岸築高,超過石板橋面。此一為宜蘭縣保存良好的石板橋,因此,一九九八年由縣政府指定縣定古蹟。
永安石板橋長約十四公尺,寬約一公尺,橋墩與橋面以榫接方式來穩固笨重石板。林素香說,小時候都經常在橋上躍下河中潛水。
關於成安宮有一傳說,小時候聽長輩說,有一村童喜歡用泥土捏泥娃娃,結果泥娃娃突然說話了,祂說:「幫我蓋廟…。」後來傳到地方謝姓士紳耳中,於是依「神」的指示,捐地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