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擷秀】蓮花入詩畫 蓮藕做佳餚

菲爾 |2008.10.21
1329觀看次
字級



蓮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十分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它向來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在中國的文化裡,無論是文學、繪畫、詩詞,甚至手工藝品、園林,它都占有一席之地。

它的花朵顏色漂亮,清香遠溢,出淤泥而不染;蓮藕、蓮子、葉子、花及種子等都可入藥,也可被處理為美味的料理。

蓮藕色白如玉,又帶有節,所以也被稱為玉節。另外,還有別名如玉玲瓏、玉臂龍等等。

據說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曾患肺結核。當時目犍連來探望他,還帶了舍利弗喜愛的新鮮蓮藕來,舍利弗吃後居然痊癒。從那時起,佛陀的弟子便經常用蓮藕作藥來治病。

蘇州的蓮藕品質上佳,色白如雪,被稱為「雪藕」,自唐代起被列為貢品。蘇州人喜歡用純白雪嫩的白花塘藕做「焐熟藕」吃,尤其在中秋佳節,這更是家家必備的食物。

唐代韓愈寫過:「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來稱讚它。白居易在蘇州任職的時候,鼓勵種植白花藕;後來他離開蘇州,還把種子帶到老家洛陽去種。他寫過:「吳中白藕洛中栽,莫戀江南花懶開。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由於他在蘇州大力推廣白藕,蘇州人把這藕稱為「白公藕」。

楊萬里被人稱為「蓮癡」。他寫了非常多跟蓮有關的詩作。對於蓮藕,他寫:「荷衣芰製雪為容,家住雲煙太華峰。外面看來真璞玉,胸中琱出許玲瓏。」還有《小集食藕極嫩》:「比雪猶鬆在,無絲可得飄。輕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銷。」

除了可以食用、藥用,入詩、入畫,由於藕和「偶」同音,民間也利用食藕來祝願婚姻美滿;又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習性,所以也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蓮藕可說似乎跟中國文化裡的許多好事都占上了邊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