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文物修復專家近日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揚佛教遺址發現一個用作供品的麻袋,麻袋封泥上有形似獅子和馬的圖案。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德國調查隊一名文物修復專家,在巴米揚東大佛遺址的右臂部位,發現一個長寬各為五公分的麻袋,上有兩處直徑約一公分的泥土封印,封印上有形似獅子和馬的圖案,四周還印有連珠花紋。
巴米揚大佛建於西元六世紀左右,二○○一年三月被當時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裝份子炸毀,據唐代高僧玄奘於西元七世紀訪問巴米揚後,在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稱東大佛為「釋迦佛」。專家指出,佛經記載,獅子代表釋迦佛,馬代表佛陀的誕生,因此,此次發現麻袋上的獅馬封印,或能佐證玄奘大師的記載。先前被塔利班政權破壞的大佛像,很有可能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造像;而這袋供品,很可能是大佛像造好後,從印度送來的供品袋。專家希望透過研究供品袋,進一步了解巴米揚大佛是如何塑造而成的。
專家們將在仔細調查泥土封印後打開麻袋,據稱袋內可能裝有來自印度的檀香木或骨骼化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