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玉里訊】花蓮縣玉里高中退休老師邱創用,醉心賞玩故鄉秀姑巒溪的石頭,二十年來不斷「用石頭作畫」,曾因素材及經驗不足而失敗,但在他幾乎放棄之際,卻偶然間發現適合做畫的素材,進而開發成獨樹一格的「璞石畫」,最近終於取得經濟部十年專利權,在教育界成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典範。
五十五歲的邱創用從小迷上故鄉玉里鎮秀姑巒溪的美石,在玉里高中美工科任教時,原本只是響應教育部推行的地方鄉土教學,開始用石頭製作畫作,運用各式各樣不同色彩的石頭做為素材,經設計加工後崁貼於畫板上。
在技術尚未成熟前,這項創作僅止於實習課堂上的實驗作品,二十年來邱創用企圖在現有的石藝加工領域中,開拓一條新的途徑,一種有別於世俗的「石頭語言」形式。
可是受限於素材及實作經驗不足,石頭畫作效果不如預期理想,多方面的嘗試失敗後,一度想放棄此一計畫。
直到有一天,他在離鎮內不遠的河床漫步時,不經意發現各種類的火山岩,便運回工場試作,結果不論在色彩或質感上,都有令人驚豔的效果,至此才讓他重拾研發的信心。
此後他踏遍大小河床採集新素材,隨後又陸續發現片岩等特殊材質而加以運用,更增添璞石畫揮灑的空間,演變成今日突破馬賽克畫的傳統架框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