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缺席上月慶祝建國六十周年閱兵活動,加以平壤當局近日公布的照片,疑非近照,再度引起國際間對其健康問題的猜測,以及「後金正日」政權更替與未來體制走向關注。
對於「後金正日時代」北韓領導班子的組成,觀察家認為,北韓領導體制可能的三種發展情勢,為「三代世襲」、「集體領導體制」及「世襲和集體領導折衷」。以目前情勢觀察,沒有一絲跡象表明,金正日正準備將權力轉交給三個兒子。
一般認為,「集體領導體制」的可能性較高。即以黨和軍隊的精英、或以國防委員會為核心的集體領導體制,更具可能性。但亦不排除與「世襲和集體領導折衷」。因為在北韓,沒人能忽視由「金日成、金正日及第三代」所延續下來的所謂「白頭山勢力」。把金正日的某一個兒子推到前台的軍部集體領導體制,也就是混合型領導體制。
不管未來的領導班子是誰,「後金正日」時代的北韓,將可能陷入動盪不安的局勢。主因是,平壤當局在外交上,一直處於非理性的孤立狀態,不僅敵視美國、日本及南韓,對中國亦非完全採取言聽計從態度。北韓正處於政權不穩定時期,一旦金正日過世,北韓政局勢必陷入動盪不安,甚至導致東北亞的力量平衡出現變數。
歷史上,政權是暴力和權力的動態結合。其中,局勢愈不穩定,暴力所占的比例就愈大。「後金正日時代」的領導班子,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政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確保自己的權益。未來可能掌權的人物和敵對的一方,為了確保自身的權益,勢必毫不留情的排除異己,以免自己成為肅清和死亡的對象。這種權力鬥爭,最終將引發北韓體制內部的不穩定和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