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法遍已說明「從假入空觀」破除見思惑的情形,今繼續介紹「從空入假」破法遍的內容:
「從空入假」分成四個部分說明:一、入假觀的意義,二、入假觀的因緣,三、入假觀的觀法,四、入假觀之階位。
一、入假觀的意義
從空入假觀,主要以利他為主,此乃菩薩自行、化他之行持,是不同於二乘的。因為二乘人以智慧斷除煩惱,證入真如;但沒有慈悲心,所以不名為菩薩。菩薩從假入空,不同於於凡夫;從空入假,破他之執著,不同於二乘。菩薩處於世間而不被煩惱所染,以法眼識藥方,以慈悲度眾生病,博愛無限,且度人不厭倦,心用自在。
菩薩的善巧方便,如同空中種樹般,知病識藥。因為菩薩證空,而不住空;能於空中,分別藥病,雖知不實在,而常運用。又如仰箭射虛空,箭箭相柱,不令墮地。因為菩薩以般若箭,射三空門,後以方便箭,射般若箭,不令墮於涅槃之地。大悲心深厚,為利眾生,此即是「從空入假」之本意。
二、入假觀的因緣
菩薩入假觀的因緣,有四項:1.慈悲心重,2.憶本誓願,3.智慧猛利,4.善巧方便,5.大精進力。
1.慈悲心重:菩薩破除世間假合之相之執著時,看見眾生,顛倒妄想,被煩惱所縛,不能出離;菩薩生起大慈悲心,視眾生如己身,今既已斷惑入空,更應救濟眾生於苦海,故發大悲心。
2.憶本誓願:菩薩行菩薩道時,本來就是為了救度眾生而發宏願,讓眾生能拔苦與樂,獲得安穩。今眾生苦惱眾多,皆未能得度,豈能自己脫苦而忘記原本之誓願呢?故,再入假合之世間,廣度眾生。
3.智慧猛利:菩薩知道入空時,易入涅槃而棄置眾生之過。因為,若住於空中,則無法廣修福德、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具足佛法,既已知道入空的過失,就應進入假合世間,成辦度化眾生之佛事。此乃菩薩猛利的緣故。
4.善巧方便:菩薩進入世間,雖有生死煩惱,但不會損其智慧;雖有種種磨難,皆是菩薩助道資糧。
5.大精進力:雖然佛道長遠,但不以此而退轉;雖眾生眾多,而意念勇猛度化;心志堅定不搖,精進辦道。
以上,為菩薩入假度化眾生之五種因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