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活飲食觀】破解大腸激躁症

黃建勳 |2011.03.04
3500觀看次
字級

如果你常常因肚子痛跑廁所,如廁後便如釋重負,也許「大腸激躁症」已悄悄找上你。大腸激躁症的特點是反覆的腹部不適或腹痛,伴隨排便次數或是排便軟硬度的改變;患者可能有腹瀉、便祕,或腹瀉與便祕交替發生、脹氣、解便不乾淨等困擾。

目前大腸激躁症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患者有腹脹、腹痛和排便習慣的改變,並且無實質器官的病變。

由於大腸激躁症的盛行率超過百分之十,所以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雖然目前探討飲食和大腸激躁症的研究有限,有趣的是,二○○一年美國雅虎網路就有超過三萬篇關於大腸激躁症的飲食建議,顯示大眾十分關切飲食與大腸激躁症的關係。

有關大腸激躁症患者的飲食療法,可依其症狀分為便祕、腹瀉、脹氣三類型來說明。對於便祕型大腸激躁症,美國腸胃科醫學會建議每日攝取二十至三十公克膳食纖維,以改善便祕症狀。膳食纖維是非澱粉類的多醣體,來自穀類、蔬菜、水果,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西式飲食的膳食纖維攝取量通常不足,平均每日少於十公克,若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便可改善便祕症狀。實驗數據也顯示,高膳食纖維飲食可促進腸蠕動。

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及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自穀類及蔬果,如燕麥含百分之五十可溶性膳食纖維、車前子含百分之八十可溶性膳食纖維、果膠含百分之一百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經大腸內細菌發酵,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如酪酸,可作為大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另外,可溶性膳食纖維也可幫助腸內益生菌的生長,並增加正常發酵反應,使得糞便軟化,有助排便。

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多來自穀類外殼,在腸道中的主要生理作用為吸收及保持水分,以軟化糞便,幫助排便。每日攝取二十公克穀物纖維,可降低乙狀結腸及直腸壁壓力,減輕大腸激躁症病患的腹痛及便祕症狀。

至於腹瀉型大腸激躁症,美國腸胃科醫學會尚無飲食指引,不過也可嘗試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取,改善病患的腹瀉情形。另外,有關於脹氣型大腸激躁症,除了避免攝食易產氣的食物外,仍缺乏足夠醫學實證的飲食建議。

總之,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包括可溶性及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大腸激躁症病患的便祕症狀。因此,富含膳食纖維之全素飲食,可說是治療便祕型大腸激躁症最值得推薦的食療選擇。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