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1931 神佛大戰、妖鬼現形的《小封神》

文/何敬堯 |2016.09.05
4864觀看次
字級

文/何敬堯

書寫台灣島的古典小說,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時代江日昇的《台灣外記》,描述鄭氏王朝在台灣的興盛與衰敗。而在日本時代,古典小說開始興盛,大多發表於報章雜誌,例如《台灣日日新報》、《風月報》等刊物。其中有一篇連載在《三六九小報》的小說《小封神》則非常奇特,以台灣府城的寺廟為舞台,神佛精靈為主角,講述神仙大鬥法的劇情。這篇小說不只是台灣作家最早創作的本土奇幻文學,也是第一部漢字台語長篇小說。

《小封神》的作者許丙丁,更是一位奇人。他是一名出生在一八九九年的台南人,字鏡汀,號綠珊盧主人,工於文墨、善於歌詠、愛好南管,擔任過地方上的警務人員、寫過偵探小說、畫過漫畫,而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童謠〈丟丟銅仔〉、〈思想起〉的歌詞也出自他的筆下,他在戰後甚至還當選過台南市的市議員,作為政治人物為民喉舌。

許丙丁童年時,喜歡在台南大銃街附近的關帝廟、天后宮聽人講古。所以當他成年後,便將這些流傳在府城街頭巷尾的神話傳說,改編成簡易通俗的神佛故事《小封神》。

《小封神》的故事刊登在當時著名的報紙《三六九小報》(之所以稱為「三六九」是因為每個月逢「三」、「六」、「九」就發刊),從一九三一年連載到一九三二年,台語原版共有二十四回。

戰後,許丙丁將原文三萬字的小說,擴充為六萬多字的故事,重新出版,同樣吸引許多人的眼光,甚至在一九六七年改拍成真人版電影,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IP改編作品」(Intellectual Property,熱門原著小說改拍成影劇作品)。

但《小封神》的熱潮並非從戰後才開始,在日本時代連載時,就已經佳評如潮,博得許多讀者的喝采。很多人甚至會依循故事中神佛故事發生的場景,想要實地探勘,一看究竟。

例如,《小封神》的故事裡講到魁星被小上帝擒抓,將魁星吊在「開基靈祐宮」,要逼問魁星拿走的金錢放在哪裡。這篇故事見報之後,在一九三一年的某一天,甚至有一群婦女呼朋引伴來到「開基靈祐宮」,想要看看魁星究竟被小上帝吊在廟裡的何處。對比於現今日劇、韓劇大夯,舉凡戲中曾出現過的經典場景,常常吸引大批觀眾前往「朝聖」,事實上在八十幾年以前,台灣就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朝聖」風潮。

許丙丁創作的《小封神》,延續了中國神魔小說的基礎,尤其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小說中很多人物、法寶、奇術都承襲自《封神演義》。但特別的是,《小封神》以台南府城為故事背景,講述台灣各路神明的傳說與起源,並且加入自己的趣味觀點,塑造出獨一無二的府城傳奇。例如,《小封神》述說了「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由來。

原先的台灣民間傳說,乃是大道公與媽祖婆訂有婚約,可是後來媽祖婆當了「落跑新娘」,後悔不嫁,造成兩人開始鬧彆扭,甚至大打出手。所以,每當大道公生日的時候,媽祖婆就會讓大風狂吹,颳掉大道公的烏紗帽,而媽祖婆生日的時候,大道公就會讓對方淋成落湯雞。而在《小封神》中則說大道公「靠著醫法精通,近來新築幾座洋樓,自由自在,旁若無人」,所以媽祖氣憤之下,就要跟他作對,當他生日時,就要「做法起一陣風,吹落他的頭巾。」

在許丙丁的另類改寫裡,也呈現出對於社會文化的批評(例如,批評好大喜功、蓋洋樓之人),甚至諷刺當地官員,反思舊慣迷信,藉以達到啟蒙讀者的目的。

若對於許丙丁的奇幻故事感到興趣,可以閱讀由台南一中的學生所撰寫的《府城文學地圖》。書中詳實地考察、介紹《小封神》中的故事場景,以及許多府城文學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