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台東市七十五歲老人林秀鑾,因三個兒子在工地做工,微薄薪資要奉養母親和妻子、子女很吃力,二名女兒遠嫁西部,她為負擔一點家計,每天在開封街與長安街口賣菜已十年,她的雙腳因操勞過度退化,無法久站,但為了家計仍風雨無阻工作,每天所得不到二百元,但林秀鑾滿懷知足感恩地說:「只要肯做,就不愁吃。」
林秀鑾十八歲隨家人到台東定居,鄰居都認為她勤勞、乖巧,熱心為她作媒,當年丈夫下聘,她的父母認為時機未到不允許,丈夫等她二十歲時才來迎娶。「丈夫願意等她兩年,這代表咱做人要真誠、勤勞,人家才會喜歡。」回想過往,林秀鑾以「勤儉」自豪。
「有做才有飯吃啊!不然怎麼辦?」林秀鑾每天隨婆婆種菜,丈夫做工維生,婆婆過世後,種菜的地被地主討回,她不氣餒向農夫批菜,挑著菜籃在台東市大街小巷叫賣。
家裡沒錢,五名子女國小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丈夫也因沒錢治病去世,林秀鑾曾感嘆無法讓子女讀書,但她認為:「只要肯做,還是可以生活下去!」以此教育孩子。
林秀鑾六十五歲時,因操勞過度雙腳退化,每天早晨她定時批菜,再用腳踏車載著菜走十五分鐘路程,到朋友借她開封街一塊小空地賣菜。
每天下午一時至晚間六時三十分,林秀鑾都會在街口賣菜,天冷、下雨她都不怕,十年如一日,每天賺不到二百元,有時一根紅蘿蔔也沒賣出去,她還是很滿足。
她勸少年仔「要知足,不要怨天尤人,只要願意做,打拚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