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床頭忽然站著一個人,一個女孩很熟練的從床頭櫃的抽屜裡,拿出我的眼鏡盒,再取出眼鏡給我戴上,我定睛一看,竟然是曹煇與書綺父女光臨。
他們在病房的空巢期來,當然是一切自助,很驚訝的是書綺並不常來,她怎麼知道我的眼鏡盒放在哪裡?可見她知道我與她老爸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交情形似同根,說不定因此她對我生活上的枝微末節特予關注。
曹煇是我小學同學,在台灣重逢,也算緣分深厚。他中年喪偶,與女兒相依為命,書綺完成大學教育後,在媒體工作有年,音容酷似媽媽。
父女二人返鄉過中秋,停留北京、石家莊、元氏及鹿泉市四地。拜會親友及老同學,拍得精采照片與我共享。
在北京,曹家親友共有四十多人,曹振聲曾任勞工局長,曹振宇、曹健、曹雲飛祖孫三代,雲飛就讀北京大學,曾以大學生身分來台在清華大學進修。
在元氏,曹煇看到了妹妹秀貞和她的家人,約有二十多人,歲月流轉,雲天相隔,兄妹情深,有說不完的話要說,住了兩天,臨別依依。
最使曹煇父女驚訝的,就是由獲鹿縣改制的鹿泉市,幾乎看不到過去的形貌,整個街道翻修,小巷子不見了,都成了大馬路。
那裡是我們的出生地,與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想當年,曹家為縣城大戶,子孫繁衍,人口眾多,曹煇在曹家的輩分不低,年紀輕輕的書綺,論輩分,竟有人稱她為「姑奶奶」,長者歸家,自然是前呼後擁。
又垂顧了經營攝影事業,載譽一方的我的外甥朱芳全家,也探視了在中學教數學,退休後習畫的外甥女秀榮,及學物理,後改行教育行政,做了領導的外甥女婿王秋群。於家庭式的聚餐時,曹煇陳述了我的病情,及生活狀況。
在北方,有我三位小學同班的老同學,均在各自的領域中,有卓越成就,但從照片中看,已非我記憶中的模樣。
劉瑛珍是大陸開放後,我唯一見過面的老友,他雖沒到過台灣,但他的同學、同事,都曾應邀對雪山隧道的工程,提供諮詢意見。現在雪山隧道已經通車,說來也有智慧參與。
這次曹煇父女返鄉,就是由劉瑛珍之子劉←駕車接機,並給予種種協助。
周治華歷任要職,曾任省教育委員會主委,退休後,仍為德高望重,受人尊崇,具有影響力人物。
曹劍英從事作育英才工作,任石家莊師範大學校長,退休後遷居北京,但求醫保健,仍信任石家莊醫生。
像這種場合,我應該有許多話要說,卻欲語無言。
書綺很用心,拍下了象徵圓滿的老家中秋月,跟兒時所見者相同,但此刻的感受,宛如荒郊月冷。
當老友父女已有辭意,我示意要說話,透過注音板,也勉強拼出十個字:「有口難言,真苦,一言難盡」。
目送老友父女走出病房。
常言道:「多話不如少話,少話不如無話,」珍惜當下,在緘默中,修忍辱、修定,開慧、修知分別而不作分別想。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