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才被評選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的冰島,日前在全球金融風暴襲擊下,卻面臨總理以「國家破產」這名詞,來形容冰島所面臨的危機處境。
冰島中央銀行雖擁有四十億歐元外匯資產,但冰島四大銀行卻是擁有上千億歐元的債務。銀行岌岌可危的消息傳出後,街頭出現提領存款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不到三十二萬人口的冰島,原先國民所得高居全球第四位,但在銀行長期過度擴張下,現在卻走向崩盤邊緣。
像冰島這樣的國家經濟危機,其實並非單純個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就提出警告:世界經濟明顯下滑,正面臨上世紀三○年代以來的最嚴重危機。
該報告預測,全世界經濟增長,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略有回升。IMF警告,各國政府要面臨的挑戰,將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還要能建立穩定的經濟發展。像冰島這樣以「高利率、低管制」的開放金融環境,可能會不再出現。
在這敏感時機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偕同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等七大央行,聯合宣布調降利率兩碼,遏止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這樣的措施是史無前例的大動作,為的就是希望能夠提供資金寬鬆利多,藉以活絡市場。然而,在普遍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銀行是否會開放信貸大門提供企業資金,其實仍待觀察。
包含我國在內的各國央行爭相降息,其實並不是個萬寧丹。一味的想要統一以利率調降來刺激景氣,可能會讓經濟問題結構不同的各國連動影響,危機依然無解。
市場信心的建立,是解決這一波經濟蕭條的方向。儘管距離跌深反彈的時間點,依然遙不可期,但此時各國央行即祭出降息猛藥,如果因此又壓低了國債的利息,流動性趨緩的陷阱,恐會將局勢推向更為險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