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自從美國上月十八日宣布禁止無券放空,次日擴大禁止放空七百九十九支金融股以降,歐、亞、美洲至少十四到十五個國家快速跟進。台灣當局也決定從本月一日到十四日,暫時「全面禁止放空」。然而,此舉褒眨互見,各國金管當局十分為難。
美國聯邦證管會(SEC)禁放的主因,是認為雷曼兄弟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倒閉,都是放空投機作崇,尤其無券放空傷害股市最甚,必須嚴管。
禁止放空是頗有歷史的救股藥方,英國金管局(FSA)宣布禁止放空金融股時,說之最詳:「我們仍然認為放空交易,在正常市場條件下是合法的投資技術,但目前的極端情況已造成市場失序。經過審慎考量,我們採取果斷措施,以保護基本面與市場品質,並預防金融業進一步失穩。」
立意良善,做來則見仁見智。美國消費者聯盟的投資主管芭芭拉‧羅柏說,禁止放空「完全岔離了當前金融危機的核心問題」。
禁止放空,避險基金首當其衝,英國禁令甫下,造成業者數百萬鎊失血,估計全歐洲有百分之三十五業者採取緊急活命措施,醞釀對FSA提起集體訴訟。金管機關救了這邊,傷了那邊,事難兩全,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