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已淪為媒體口中的法蘭西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France)。君不見,美國欲將金融體系國有化(nationalize the fi-nancial system),操控不再取信於民的華爾街銀行家,甚至透過大量貸款,將底律三大車廠「半國有化」(quasi-nationalize),只因為這些車廠代表美國的尊嚴。美國社會安全福利體制(Social Security system)也將破產(going broke),因為可以預見,未來的退休大軍將由少數工作者負擔。美國甚至還沒有全民健保(national health care)。凡此種種,都使美國成為他們過去所蔑視的法國,那個只知享受美食、不愛工作的國家,只是美國的食物更爛。
美國恐怕也不得不承認,嚴酷的個人主義(the rugged individualism)和割喉激烈的資本主義(cutthroat capitalism)雖然使美國成為一個擁有無限機會的土地(the land of unlimited opportunity),如今卻因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和財長寶森想使為那些賣空的金融界起死回生而大幅限縮。美國如今和西歐那些半社會主義的福利國(Western European semi-socialist welfare states)相去不遠。西歐甚至恐怕要回過頭來看不起美國了。
畢竟,統計數字顯示,一般美國人要幹兩個半工作,每年只有兩周例休,布希政府灌輸人民「所有權社會」(ownership society)的概念:擁有自己的房屋,自己的退休帳戶,政府最好不要插手干預。老美只好抵押貸款購買他們供不起的房屋,還把退休金拿去投入股市。
現在一向以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反對規範的政府自詡的美國,使法國唯一社會主義總統(Socialist President)相形之下,有如亞當斯密。密特朗1982 年不過將法國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收歸國營,他還不至於像寶森,得和不願放款的銀行交涉;法國也沒有出現房貸危機,當政府出資為二房紓困時,已使美國出現全球最大的補貼房屋計畫。法國老是把移民聚居在大型公寓裡,但法國屋主卻無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s)問題,他們也不至於因背負個人債務而搞得天翻地覆。尤有甚者,法國每周只有27個工時,每個月放19天假,罷工兩天,每天午餐必搭美酒,占全法25%的公務員待遇更好,他們在子女上高中前就退休,上大學免費,所以他們也不用籌措每年高達45,000美元的學費,但他們的稅率高達103%,他們的勞基法適用範圍有限,所以從拿破崙之後,法國工作就未出現淨成長,照理法國政府不可能長期負擔這種生活方式,但事實證明它辦到了,美利堅合眾國也許真該向法國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