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華茲餐廳,金碧輝煌的哈佛?

戴維園 |2008.09.20
1026觀看次
字級



「走進這個食堂,就像置身於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室內極安靜又極明亮、飾品極豪華極莊重。」

網路上轉寄的美麗照片「哈佛大學金碧輝煌的大食堂」,令人驚豔,幾十個字的說明其實多餘。美,不是文字所能道盡。有些網友說:「有點像哈利波特電影裡的霍格華茲,是現實中的哈利波特餐廳。」

還有人說:「哈佛有這樣的食堂,如此的環境,會讓學生學會什麼叫優雅。」是什麼建築風格?「歌德式建築,給人一種莊嚴感覺,作為食堂不知道好不好。」真的是餐廳嗎?「確實是,不過只有一年級新生在此用餐。」

真的在哈佛?大陸網友回應:「的確是,因為我在那裡吃過四個月的飯。看看人家的高等學府,處處透露出文化,再看看我們的清華北大!遺憾呢!人家懂得尊重歷史,保持歷史原貌,而我們失去了什麼,得到過什麼?」

不求甚解,是網路世界的特色之一。哈利波特電影裡那宏偉古典的餐廳,不是布景,而是牛津大學的基督教堂學院餐廳,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這個樣子。當然,不是人盡皆知也屬必然,但講得煞有其事,還在那裡吃過……若不是吹牛不打草稿,至少認錯了。

牛津大學39個學院各有一座教堂、一間餐廳,基督教堂學院是最大的學院,學生最多,超過1000人,餐廳可同時容納500人。而哈佛大學,校園餐廳、咖啡館很多,13個學舍(相當於劍橋大學的書院)也各有自己的餐廳。轉寄、轉貼的照片攝於哈佛大學那個餐廳,無法求證;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紀念堂(Memorial Hall)的學生餐廳。

紀念堂外觀似教堂,是紀念美國內戰期間陣亡的136名哈佛學生,走道沿牆掛著他們的名牌。堂內廿一扇彩繪玻璃窗,大都是各界學生捐贈,相互交映美麗莊嚴的色彩。一樓西側大廳是學生餐廳,在水晶吊燈下、古典氣息濃厚的空間用餐,的確可給予學生一種文化熏陶作用。

其實不只牛津、哈佛,歐洲許多古老大學本身就是藝術,即使只是餐廳,無不充滿光榮與夢想。譬如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餐廳能容納上千人,四壁都是價值不菲的畫像名人油畫。

牛津大學的名人畫則顯示,該校養成了6個國家的10位國王(包括6位英國國王)、46位諾貝爾獎得主、19國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教堂學院)、3位聖徒、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

牛津大學不少學院,仍維持修道院傳統,餐桌很長,分一般座位及高桌(high table),教授、資深研究員或訪問研究員才能坐高桌,只有導師邀請的學生才可以同坐。師生等級分明,是對學術、大師的尊重。

牛津每個學院餐廳的標準不同,有吃雞塊,也有吃鵝肝。餐廳每天供應4餐,下午6點的晚餐是非正式的,師生可以穿便裝。晚上8點半是正式晚宴(formal dinner),必須穿一種有幾百年傳統的黑色長袍(gown),餐具考究,印有各學院的標誌。

歐美許多古老大學實行寄宿制度。哈佛大學新生入學後,都安排在校園中心的哈佛園住宿。宿舍大多建於優美的查理斯河畔,住宿不僅是生活問題,而且是教育問題。

師生共同居住,朝夕相處,共同進餐。目的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的人交融在一起,形成濃厚的文化教育氛圍,對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哈佛、牛津大學餐廳的莊嚴美麗背後,還有意義深長學術、文化傳統,這才真正是他們驕傲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