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秋過後,時節正式進入秋天,今年秋分時間在國曆二十二日,中醫師建議,秋分過後氣溫下降,寒涼加重,身體容易出現涼燥咳嗽的症狀,應該要注意保暖,飲食方面宜多吃甘潤和輕燥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來調養身體健康。
秋分,就是秋季的中心點,從這一天開始,白天漸漸縮短、夜間漸漸增長,對中醫來說,秋天要重視保養內守的陰氣。台北縣立醫院中醫師鄭昌賢表示,秋分之後氣溫逐漸下降,空氣濕度也逐漸由「潮濕」轉向「乾燥」;尤其在「中秋」之後,寒涼漸漸加重,容易出現「涼燥咳嗽」的情況,屬於燥而偏寒的類型,病發時怕冷,頭痛鼻塞,咽喉發癢或乾痛、咳嗽、口乾唇燥、舌苔薄白而乾,要注意身體的保暖,避免風寒。
在飲食調養方面,中醫師也建議,最好不要過度食用辛辣燥熱的食品,像是薑、胡椒、辣椒、油炸品等;可以多吃一些甘潤的食物,像是芝麻、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來滋陰養血;另外,百合、銀耳、淮山、梨子、藕、柿子則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效果,也適合秋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