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2008.09.14
2051觀看次
字級

編按:2003年10月,星雲大師應邀出席鑑真東渡日本1250周年紀念活動,有鑑於揚州是鑑真大師東渡的始發地,乃發心捐建「鑑真圖書館」。鑑真圖書館座落揚州大明寺院內,2005年6月5日破土動工,歷時兩年半建設而成。2008年元旦起,於此開設的「揚州講壇」在當地已形成一股聽講風潮,一票難求。
 本報特與人間衛視同步刊登當周播出的講學內容,以饗讀者。

高希均:
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和新聞傳播學家。教書、寫書與研究是高希均的學術世界,中英文著述頗豐,曾先後發表二十餘本著作。曾任台大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一九九九年聘為中央大學榮譽教授。一九七一年當選為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聘為威大榮譽教授。一九八一年創辦《天下》雜誌,一九八六年創辦《遠見》雜誌,任社長、發行人。

地點:揚州鑑真圖書館
主講:高希均
日期:2008.04.19

 
今天的題目是「在世界化、全球化的潮流之下,怎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就是我們立足揚州,可是要放眼天下。這表示儘管揚州沒有上海那麼大,揚州沒有北京那麼大,可是揚州胸懷天下,不只是放在江南的地圖上,不是只放在中國的版圖上,還要走出去。但是,作為一個揚州人,或者一個南京人、一個江南人,還是要瞭解今天的世界的趨勢。所以允許我花幾分鐘先講一講今天的世界觀、世界的潮流、世界的意見領袖他們怎麼看這個世界,然後再回到我們自己要怎麼樣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一個中國人。

全世界相互依存

我們先來看一看世界領袖的意見。第一位人物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柯林頓當了八年的總統,2001年下來之後,他的母校耶魯大學送他一個榮譽博士,他在那個演講裡說出作了八年總統最重要的感受跟體驗。演講裡最關鍵的就只有一個字「inter-dependent」,意思是說「全世界今天是相互依存的」。因為相互依存所以彼此之間要有一種Communicator的一種感情,我在美國,你在俄羅斯,他在中國,彼此是依存的,就像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裡。這個講好像很容易,作當然是很難,可是這一句話在當時是受到很大的稱讚,從那之後大家都說「We are all neighbors」(我們都是鄰居),都是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裡。

第二位是哈佛大學的一個教授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是非常有名的研究全世界競爭力的一個學者。他就講為什麼今天全世界有些國家的競爭力特別高,競爭力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他在台北演講,台灣一個大企業的負責人徐旭東問他,教授,你剛才說美國是全世界競爭力最高的,你能不能夠很簡單的告訴我為什麼。他回答說:兩個字,開放。在那一剎那我想到也許這還不是完整,還要加「改革」兩個字,如果是把開放跟改革加在一起的話,也許就更完整了。

麥可‧波特說,今天全世界公認有競爭力的國家是美國、德國、日本,而日本最不開放,德國其次,美國最開放。所以這三個國家裡頭的競爭力美國第一、德國第二、日本人第三。當一個社會是開放的時候,五件事情會同時發生。第一是能夠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都走向最開放的社會。第二重要的是資金capital,錢走到最開放的社會去,絕對不會給它放在古巴或者是北韓、北朝鮮。第三個技術,第四個資訊,第五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貨品跟勞務也走向了開放。所以一個社會如果走向開放的話,人才、資金、資訊、科技以及全世界最便宜的貨品跟勞務都湧向和走向這個國家。但是,落後地區要轉變成一個已開發國家,有多少需要努力的,經濟的體系、資金、科技、人才,教育、政治體系、法制,簡直是千頭萬緒。

柔性力量與強性力量

1980年代,曾經擔任耶魯大學甘迺迪學院院長將近十年的 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外交官,研究外交、寫外交文章的著名的學者,他在1980年代的時候就說過,一個國家的柔性力量(soft power)是比強性力量(hard power)來得更重要。我想望文生義大概也能知道,強性力量是國家的軍事力量。

基本上,1989年當柏林圍牆的城牆倒塌,1991年蘇聯USSR變成了俄羅斯,那是冷戰結束,全球化開始,從那一天開始「世界是平的」,柔性力量替代了強性力量。什麼叫柔性力量呢,柔性力量就是那些事情存在的價值是充滿了吸引力,令你炫目、要學習、很稱讚,令你說假定我們這社會國家也有的話那多棒啊,這就是軟力量,講的是那裡的開放,那裡的平等、公益、貧富沒有懸殊、學術水準很高,那裡的文明,那裡沒有歧視,那裡公平、有法治、有自由,這就是柔性力量。

今天全世界具有柔性力量的國家也有很多,通常我們講北歐社會充滿了柔性力量,我們想到瑞典,想到挪威,想到丹麥,那些國家它們不會拿飛彈來威脅人家,可是它們有很好的社會福利的制度,它們有很好的人權、很好的平等,他們對女性特別的尊重,有很好的教養等都是柔性力量。北大的人常常說說北大不一定有大樓,可是北大有大師,大師就是柔性力量,大樓就是強性力量,兩個都有當然也很好,可是兩個之間你選一個,還是要大師。很難得今天在鑑真圖書館我們既有大師、又有大樓。

一開始我就說要立足揚州放眼世界,然後一再的說我們一定要跟世界接軌,這裡頭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瞭解西方的文化跟我們中國的文化是有差異的,相互的尊重。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中國的進步是太驚人了,我舉個重要的數字,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受到地位的尊重,有幾個關鍵的指標: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是多少。今天中國是全球第二;第一是美國,過去一直是德國第二,現在是中國,第三名是德國,第四名是日本,所以在全球的經濟國力中國是第二。這是過去三十年,也許更精確的講是二十年所創造的成績。可是,當然中國就像很多國家,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的方面還要不斷的需要加強,尤其是剛才我說的柔性力量,我們的法治,教育投資,公平,區域之間的平衡,貧富的差距,人的尊重,或者廣義的說一個社會的文明。

科技腦與人文情

最後,我要講怎樣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中國人。要不斷的勉勵我們年輕的朋友,特別是下一代,如果同時能夠有科技腦、人文情、學習心、世界觀跟奉獻熱的話,那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受人尊敬的一個人。

讓我先說一下科技腦,科技腦不是說我是學物理的、化學的、數學的就是科技人,就有科技腦。科技腦是指一種態度,一種思惟的方式,一種思考的邏輯,以我們講的科學這兩個字,就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你很在乎這個邏輯,很在乎這個推論,很在乎思考過程當中不受情緒的影響,你很嚴謹,你根據證據說話,這個我們叫科技腦。

之前台灣邀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曾孫保羅‧愛因斯坦(Paul Einstein),他是職業小提琴音樂家,非常幽默、風趣。他台停留灣期間,好幾次機會我們在一起談天。我問他,你到全世界各地去表演,大家都知道你是愛因斯坦的曾孫,他們最喜歡問你什麼問題?他說,他們最喜歡問的是我的腦袋裡有多少我曾袓父的天才。我最討厭這個問題,但是我都很客氣的說,我腦袋裡有多少我曾袓父的天分,我到現在還沒有算出來,所以你大概知道我的天才是多少。科技腦是一種思惟的方式,當年胡適之先生講過「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那就是科學的態度,就是科技頭腦。

下面要講的是人文情,這很重要,我們常常講科技與人文的對話、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它真正的意思應當是講「人文情」,最簡單的說法我想應當是說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什麼叫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那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人」是我們最尊重、最尊敬的,那麼尊重的是人的哪些呢?就是人的公平、正義、被重視、不被歧視、自由。人要的是什麼?溫飽最起碼,要的是尊嚴、是健康。但是,這些都是廣義的,以人為本就是對人要尊重,意思就是對所有人的公平、正義、法治、人權、健康、所得要尊重,這些也就是柔性力量,是非常非常美好的境界。所以一方面我很冷靜客觀的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我有科技腦,一方面我也很感性的強調,我們要把每一個人真正是當人。

第三個要學習心,那就是不斷的學習,今天在座也有很多企業界的朋友,你們一定聽過彼得‧杜拉克很多著名的管理學提過的,你要贏對方,要打敗對方,要領先對方,唯一的方法就是你的學習比人家快。所以,學習是一個最重要的工具,講得粗俗一點,是很重要的武器,我比你學得更快,我比你知道得更早,我改得比你更快,我把我的員工,訓練得比你更好,所以學習是重要的關鍵。

第四個講世界觀。我們要知道今天世界的趨勢、潮流、文化的不一樣,以及那些國家裡頭的高規格、高標準、高規範、高要求。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我們的環保標準、溫室效應、環境生態、能源消耗方面是不夠理想的,我們對於資源的運用顯然有很多的浪費,所以這些都還沒有跟世界接軌,都還沒有把世界的標準,納入到我們真正生活的層次與生產的層次。

做一個受尊敬的中國人

最後我想說一下「奉獻熱」,當我們國家不富裕的時候,當我們個人還是很清寒的時候,要講分享那當然是太奢侈、太不容易了,可是當我們慢走向一個小康的社會,或者當個人所得接近小康的標準的時候,當然就應當養成跟人家分享,以及參與奉獻。美國十九世紀末富豪洛克菲勒,他們的家族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從小開始爸爸、媽媽就每一個禮拜給孩子零用錢,並且規定:三分之一的錢要用掉,三分之一要儲蓄,另外三分之一要捐獻。我想,在今天這個標準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捐三分之一,因為我的女兒還沒有買鋼琴,或者是我有一個兒子還沒有買什麼電腦,可是如果有這麼一個捐獻的念頭,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這裡我願意拿星雲大師為例。星雲大師以他的毅力、慈悲、智慧,在將近六十年的時間,不僅是在台灣,在全世界,甚至今天在大陸,推展了人間佛教。在佛光山的會客廳裡,牆上放了九個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那些政治人物要來請教大師,應當作那些事情能夠來改善台灣,大師就笑著說,您看那九個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大師有很多的事業,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以上的道場、幾十個美術館,有三個非常好的大學,一個是美國西來大學,那裡頭有美國學生、各國學生、非洲學生,當然也包括華裔的學生;另兩個在台灣,佛光大學在台灣一個美麗的的山上,那裡訓練幾百位人文的、哲學的、宗教的人才;還有一個是南華大學。每一所大學要費多少的心思?很多念管理的人常常想請教大師,你怎麼有這個本事辦這些大學。大師常常說,我是無中生有。大師說:「我不懂管理,我懂人心。」大師到世界所有地方,在亞洲、歐洲、在美洲、在澳洲,他在世界各地演講,就有成千成萬的聽眾;大師的魅力,不是他有錢,他沒有權,沒有勢,可是他是慈悲的,他的大愛,他的理念,他的人間佛教,以及他那強烈的奉獻的心,感動了每一個人。

今天,我們都希望能夠勉勵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要有科技腦,要有人文心,要有世界觀,但是最後要有奉獻熱,這一點,星雲大師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典範。



悆「揚州講壇」人間衛視播出時間:每周六、日上午8時播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