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電影大夢 天註定

陶蘭 |2006.02.19
1514觀看次
字級

得獎、得獎、再得獎,李安在這十四年中所拍的電影,從「喜宴」到「斷背山」,總共十部,除了「冰風暴」與「與魔鬼共騎」未獲叫好叫座的喝采,而「綠巨人浩克」又讓他身心俱疲外,其他的一切都有光環罩頂。

無愧「影壇常勝軍」封號的李安因此成為台灣電影大蕭條時代的異類,他是導演,也是明星,國際四大影展,李安就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影展金熊獎、金球獎最佳導演三項,才花一千一百萬美元拍成的小成本電影「斷背山」更是名利大雙收,光美國一地票房就已營收超過三百萬,簡直是一塊「香餑餑」!

覓得暫時的安身之地

東方與西方全搶著貼近他,亞洲第一帥哥男星金城武甚至放話出來:「我唯一目標是李安!」金城武會去年特地飛回台灣參加金馬獎,和李安導演一起頒獎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兩人同台時,金城武甩開慣有的低調羞怯,使出混身解數稱讚大導演。金城武說,外國人不知道他來自哪個台灣時,他就驕傲的舉李安大導演作例子。

李安,真的很吃香!但他並不認為幸運完全從天而降:「人生不只坐著等待,好運就會從天而降,就算命中註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來。」他說:「在我過去的體驗中,只要愈努力,找到的東西就愈好。當我得到時,會感覺一切好似註定,可是若不努力爭取,你拿到的可能就是另外一項東西,那個結果也是註定。所以現在這個局面,可以說它是命定的,也可以說是人改造了它。」

受到中原文化、台灣文化、美國文化三重影響,李安的電影作品難免有點中西大雜燴,在台灣,他是外省第二代,在中國是台胞,在美國又成為外國人,台灣情+中國結+美國夢,看似三合一大熔爐,卻統統未能定位,成長中的認同感和中原文化關係密切,到了後來本土意識抬頭,他又遠居海外,形成「飄零的迷惑感」

「我只能在電影的想像世界裡,覓得暫時的安身之地,這是我的宿命,由不得我選擇。」李安這麼看待:「我覺得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顯現我們未知的部分,而非已知的部分。有時我真想留在電影世界裡不出來了。」

紐約大學電影科班畢業卻無片可拍, 一個靦腆溫文儒雅、謙和有禮的人,一個保守而不叛逆的好人卻在紐約無所事事了六年,回到台灣拍「喜宴」,隨後轉赴好萊塢拍「理性與感性」,一舉入圍七項奧斯卡才改變了命運。「喜宴」在奧斯卡外語片中提名而未獲獎,他反而覺得很舒服,踏實、輕鬆,生活回到正常,可以專心工作,感覺很好:「得獎,雖會有暫時的興奮,但壓力也會隨著更大!」

戲假情真的體驗

在美國學電影,拍獨立製片起家,路數傾向通俗電影,但又跟好萊塢保持距離,聰明的他,總能在市場和藝術之間取得平衡,也透徹的了解,非歐美導演的電影要賣得掉,必須要有相當的藝術成分。李安是天生的電影人,影像世界是他的天地,遨遊迴游,樂在其中,也就不難理解。「電影圈複雜無序,我就用自身經驗,打破這項成見。」他駁斥道,人生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更多,電影再複雜,就那些鏡頭,仍然可以感知,而人生的奧妙及疑難往往更超出我們的感知。「我可以處理電影,但我無法掌握現實。面對現實人生,我經常束手無策,只有用夢境去解脫我的挫敗感。」

「拍過那麼多不同類型作品,電影如果不夠可怕,題材不夠敏感,我就不太有興趣。」對電影的憧憬,正是李安心思蠢動的根源,在影像的流動裡,一面展現倫理的教養,以及源自中原的文化傳承,一面釋放潛意識,把翻湧不息的各種念頭,把只敢入夢不敢實現的禁忌、壓抑、叛逆與不安,捕捉、停格,剪輯成一部部作品。
現實裡的委屈低語,在電影裡以衝撞吶喊為補償。

「世界的文明都是朝向贏家那裡靠攏。」李安認為,一個真正贏了自己的人,還有誰能是他的對手呢?「拍電影就是這樣,它可能是個俗套。可是當我親身去做後,我知道它不是。戲假情真,它是很真切的一個體驗,裡面有著我多少的掙扎,而且我是帶著多少人和我一起掙扎。它影響著我,也影響過許多人的生命、生活及情感。」

李安看得出來,不論好與不好、成與不成、順與不順,都必須面對這些紀錄,明瞭它矛盾與無常不全的本質,才能夠坦然,才能繼續以後的創作與生活。

「自我毀滅」的傾向

二○○○年的「臥虎藏龍」橫掃全球影壇,讓他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奠定了國際大導演的地位。「最初我想安排三對角色,還加上劉泰保與蔡湘妹這一對,但找不起明星演劉泰保,就成了兩對。其實兩對也只是個架構,我最有興趣的還是這兩個女人。當時我沒怎麼留意男角,因為小說裡並沒有提供這方面的素材。就連李慕白本來都是個不大的角色,但越拍越深入,不自覺的就陷進李慕白的角色之中了。我想可能是人到中年,胸中有塊壘,不覺藉著李慕白的心境抒情言志!」

李安曾一再的問自己,在李慕白心中,玉嬌龍到底是什麼?這堆糾結是否就是「藏龍」?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力量在背後驅策著他?就像賭徒,不是求贏,而是求輸的。沒有輸乾淨,不到毀滅自我,他是不會停止的。李安說,人就是有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這與「浪漫」是非常類似的力量,根本擋不住,若擋得住,這個人也沒啥味道了。「對李慕白而言,就如同是一種難捨行走江湖的興奮感,也牽引著他走向最後的悲劇。」

對照「臥虎藏龍」的成功,製片預算超過一億美元,改編超能力的英雄漫畫,站在全球電影工業最專業也最奢華的頂峰上的「綠巨人浩克」卻因商業片被當成暑假強片宣傳,讓一向低調的他感到非常不舒服,他回台灣向父親說起這不舒服:「我改行去教書算了」。但父親告訴他:「戴著鋼盔往前衝」,軍人出身的父親令李安明白軍人的使命是向前衝,導演的使命是拍電影,一句話讓他頓時在疲累與困惑中找到方向,將對父親的愛與對電影的愛,傾注「斷背山」中。擺脫「綠巨人」的牽絆,上了深愛的「斷背山」,李安更有自信,看得更高更遠。

「這個冒險已告一段落」李安微笑:「我要展開下一個冒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