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金藏》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說法圖,其刀法線條和宋版佛經相比,具有豪放嚴整和生氣有力的特點,是我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標本,其面世過程,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因緣。圖為陳金剛經版本。記者邱麗玥攝
中國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整理 再現12米金代趙城金藏陳金剛經真跡
【記者心祐台北報導】一部國寶級大藏經《趙城金藏》,經過三年多的整理和出版工程,由中國北京圖書館出版社聯合國家圖書館相關專業人員,在數十萬張圖版間校對後複製出版了「鎮館之寶」,滿足更多人收藏、研讀的願望。
趙城金藏是金代(約一一四九至一一七三年)民間募資雕版的佛教大藏經,由潞州(今屬山西長治)民女崔法珍在山西、陝西地區斷臂化緣,募資刊刻,歷經三十餘年才完成,因於一九三二年在山西趙城縣(今洪洞縣)廣勝寺被發現,故名「趙城金藏」。全藏為卷軸裝,以千字文編排次第,自「天」字號至「幾」字號,計六百八十二帙,每帙基本上包括十卷,或略有增減,總計約七千卷左右,完整保留佛法東傳以來直到宋代的重要佛教文獻。
《趙城金藏》保存了中國第一部大藏經《開寶藏》的基本面貌。刻版時,先把《開寶藏》反過來貼到木板上,然後照刻,其印刷清晰,字體勁拔,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說法圖,其刀法線條和宋版佛經相比,具有豪放嚴整和生氣有力的特點,是中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標本,也是研究刻經史和版本史的珍貴資料,如今有四千八百一十三件保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被譽為四大鎮館之寶之一。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徐蜀對於《趙城金藏》專案非常重視,派出專業編輯從國家圖書館館藏的卷帙浩繁《趙城金藏》經典中,選取保存最完整的陳天竺三藏真諦《金剛經》譯本一卷仿製,以翻拍方式,配合各行專家的指導,從幾十種宣紙印刷品中選定手工麻紙,進行裝裱,精心挑選裱褙用紙、前襯紙、隔水、書籤、錦盒、彩帶等,最後加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監製」的印章,圓滿地重現這部總長十二公尺千年經典,將大藏經的古樸典雅和歷經歲月的滄桑表露無遺,真實地再現真跡經典,這是《趙城金藏》自金代刊刻以來,首次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