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對於孩子哭鬧,不想上學,醫師強調,家長絕對不能心軟,若讓孩子在家「養」病,懼學症就會愈養愈嚴重。要耐心找出懼學原因,解決問題,一旦情況嚴重,就須就醫,藥物及行為治療,雙管齊下。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表示,不少小一新生有懼學現象,家長若覺得孩子可能有這方面問題,應提早準備。開學前,就在家裡模擬演練,告訴孩子,到了學校,幾點到幾點要上課。
只要家長有耐心,在家裡演練,情境模擬,透過行為規範及訓練,就可減少孩子開學期間,在教室、校園中演出十八相送的哭鬧戲碼;若一開始,孩子大哭大鬧,家長可以在教室陪讀,鼓勵孩子,但一定得慢慢減少陪伴時間。
「家長千萬不要心軟!」臧汝芬表示,家中如有懼學兒,父母不能一時心軟,只要孩子哭鬧,就可以不用上學,待在家裡休息,一旦開了先例,就會讓懼學症狀更嚴重。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主任邱姵寧建議,家長首先得檢討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不要太嚴厲,也不能太寵愛,可以多跟孩子聊一些與課業無關的輕鬆話題。
邱姵寧分析,小一新生懼學原因,多半是學校環境陌生,不想跟父母分開;而國中生懼學則以課業壓力太大為主;到了高中階段還會懼學,原因可能在人際互動出問題,家長應從旁協助,找出問題癥結。